Board logo

标题: 就是批周恩来,把他在外交部批臭 [打印本页]

作者: 鸾飞凤舞    时间: 2005-11-10 20:38     标题: 就是批周恩来,把他在外交部批臭

<>选自:张颖《外交风云亲历记》</P>
<>  此后将近半年时间,我和外交部翻译室徐尔维同志常常在晚上去钓鱼台江青住处,陪她整理记录,整理好一部分就打印成册,编号登记,作为绝密文件,送给周总理以及王、张、姚,还有外交部姬、乔、王等审阅修改。这期间我曾多次向周总理汇报情况。总理也曾审阅过一部分记录。最后总理认为这份记录实在不应寄到美国去,他曾和江青谈话,告诉她将文字的东西寄往美国会十分被动,劝她自动取消这件事。但江青不仅不听总理劝告还纠缠总理帮她修改,批准寄出。总理无法处理,只好请示主席。毛主席立刻指示,这份记录绝不能寄出,立即停止整理翻译。总理召集外交部有关人员传达毛主席这一指示,并嘱咐我和徐尔维二人负责把这次谈话的所有记录,包括初稿、整理稿、部分翻译稿全部收齐,分类整理装进一个保密铁柜,贴上绝密封条,交由外交部保密室保管。以后谁也不许动这箱绝密材料。 </P>
<>    后来,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外交部即把我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调回北京,成立专案组,让我和当年陪同江青见维特克的人员,把有关情况详尽整理成材料,供中央领导参考。要把谈话内容详尽整理,最可靠的原始材料就是当时的记录稿。我们立即想到外交部保密室被封存保管的那一大铁柜记录稿。经领导同意,我们到保密室去寻找。岂料保密室的同志说,材料在两年前被江青连铁柜一起都搬走了。我们大为吃惊:这些材料是毛主席和周总理指定封存不许动用的,江青经过谁人的批准能全部取走呢?经过了解,据江青当年的秘书和保卫人员回忆:1974年(或1975年),毛主席曾批评江青和“四人帮”,江青很紧张,怕那些材料可能出事,经当时外交部长乔冠华批准,把铁柜搬到钓鱼台江青处,随即在钓鱼台全部烧毁。我心中十分纳闷,这批材料须经周总理同意才可动用,怎么会这样呢? </P>
<>    1973年8月份,文晋被任命为中国驻加拿大大使,让他在国庆节前到达渥太华,同时任命我为政务参赞。时间非常紧促,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这在外交部也是少有的。我们在9月份离开北京到达渥太华,准时举行了国庆招待会。 </P>
<>    1973年7月,毛主席批评外交部“153新情况”时说“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动,势必出修正”。从此开始,江青就抓住把柄,开始批判周恩来总理。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江青朝夕想要打倒周总理而达到夺权目的大好时机,江青等趁机批判周总理是右倾、是修正主义。周总理虽严厉责令外交部多次自我检查,但事情还是没有结束。到了1973年岁末,讹传周总理与基辛格会谈时有错误,于是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随后政治局扩大会议,外交部乔冠华等人参加,批判周恩来与叶剑英同志是丧权辱国、投降主义。这次会议连续开了近两星期,据周总理的保健大夫回忆那段日子,周总理当时正身患重病,而批判会有时通宵达旦。周总理日夜思虑,疲惫不堪,使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暗自伤心落泪。乔冠华参加批判,他在会上如何表现,现已很难查考。1983年他自己曾对采访他的人说,为此他曾向周恩来同志道歉,并取得谅解。 </P>
<>    1974年1月25日,首都体育馆举行了批林批孔的万人大会,周恩来和叶剑英两位是重点对象,被当场指责以至辱骂。大家眼看周恩来要被打倒了。 </P>
<>    1974年三四月间,外交部内很不平静。曾经参加1973年12月政治局会议的外交部人员,要在外交部传达政治局会议的内容、精神,同时要对外交部执行的右倾投降主义、修正主义外交路线进行深入彻底批判。那年我们在加拿大工作。以后,据当时在部内的不少同志告诉我,当时气氛很紧张,以姬、乔为首的部党委既有有计划、有步骤地,也不乏有秘密、有公开的活动和布置。当时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同志是代表挨批判的,其实大家都清楚,批姬就是批周。投降主义、修正主义外交路线的代表人物,难道是姬鹏飞吗?这帮从政治局回来的人也毫不隐晦地说:姬鹏飞算不了什么,上面有比姬地位高得多,权力大得多的。……大家心里都很明白:就是批周恩来,把他在外交部批臭…… </P>
<>    当年亚非司某负责同志曾带着义愤的口气对我说起当时外交部的情况;在一次亚非司和非洲司的联席会议上,乔身披灰色大衣,很潇洒地步入会场。在座的同志都很紧张,乔让大家发言,没有人应声。乔即说1970年以后外交部工作中缺点和错误是相当大的,概括地说就是右倾,就是修正主义、机会主义,严重右倾与修正主义没有多大区别。 </P>
<>    在乔冠华为首的部领导掌握下,部内展开了严厉批判外交部执行的右倾投降主义外交路线。要求到会的同志人人表态发言。有的同志思想不通,认为周恩来总理领导外交部执行的是正确外交路线;有的同志一直没有发言,后来也被批判了。 </P>
<>    1974年在外交部许多同志的记忆中是难忘的。 </P>
作者: 鸾飞凤舞    时间: 2005-11-10 20:41

本书全文:<a href="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php?id=1515" target="_blank"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php?id=1515</A>
作者: 海棠盈香    时间: 2005-11-10 20:45

<> 1974年1月25日,首都体育馆举行了批林批孔的万人大会,周恩来和叶剑英两位是重点对象,被当场指责以至辱骂。大家眼看周恩来要被打倒了。 乔身披灰色大衣,很潇洒地步入会场。乔即说1970年以后外交部工作中缺点和错误是相当大的,概括地说就是右倾,就是修正主义、机会主义,严重右倾与修正主义没有多大区别。</P>
[em15][em16][em15][em16][em15][em16]
作者: 归去来兮    时间: 2005-11-10 20:5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海棠盈香</I>在2005-11-10 20:45:11的发言:</B><BR><BR>[em15][em16][em15][em16][em15][em16]</DIV>
<br>[em01]
作者: 水木子    时间: 2005-11-10 20:57

<>原来对某人还有些好感的.[em28]</P>
<><STRONG>第11节:最后一次和乔单独谈话</STRONG></P>
<>加拿大是美洲国家里最早和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对西方世界影响颇大。我们使馆的工作也十分忙碌,在那里我们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十分努力,也谨言慎行。文晋的同胞弟弟,留居美国多年,兄弟二人已有30多年不曾见面。他得知兄长到加拿大赴任后,立即携夫人从纽约到渥太华来探望。文晋经党组同意与弟弟见面,按规定不留宿留饭,并始终“三人同行”(即文晋和弟弟见面时,除我之外还必须有第三者同在)。记得当时使馆一等秘书袁翔龙一直陪伴。文晋弟弟离开加拿大之前要请我们到餐馆吃顿饭以表示告别,我们也请袁秘书同往,这使得已是美国人的弟弟夫妇二人大惑不解。弟媳感到好奇,悄悄地询问文晋:这位袁先生是贴身保镖吧,你们在加拿大工作真是如此危险吗?文晋只好笑笑。文晋本来就是个严于律己的人,又是在“文革”期间,因此在国外工作中更是大事小事都向国内请示汇报,几乎是日日不断。尽管如此,那时外交部的领导还是不放心。其中有这样一件事:我们在加拿大工作一年之后,使馆里的一位最年轻的馆员,有一天找我汇报思想(当时我是总支部书记),说一年多来,他都受外交部领导之命经常写信专门汇报大使夫妇的活动情况,使馆发生了什么特别情况也要汇报。他感觉到使馆内什么都不错都挺好的,没有什么要特别汇报的。他问我以后是否可以不写了。我有点吃惊,真没想到会如此不光明磊落呵!面对这位那么纯真的年轻人,我不在意地说,随便吧,写不写都可以。既然是领导指示你的,写与不写你都应该告诉他们啊。 </P>
<>    1974年冬,我们回京述职并休假,我并不具体了解一年多来国内发生的事,这时周恩来总理的病情日渐沉重。
<>     就在那年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和文晋约见乔冠华部长,向他汇报加拿大的情况并请示工作。老乔要我们去史家胡同他的“新居”,我们按时去了。
<>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因为知道章士钊自北平解放前就一直住在朱启钤老先生家,所以特别命国务院拨史家胡同这所房子给章士钊先生长住。这时的章士钊已不在,乔冠华这位女婿就住到坐北朝南的正房了。以前我曾来过这里,但如今室内陈设已完全变了。最显眼的是正面那张长条桌,除了不多的陈设品,最令人注目的是几张放大的照片:毛主席和乔冠华握手,章含之在一旁;还有一些较小的与领导握手的各种照片,后旁有周恩来的陪衬。由于太醒目我才仔细看了一遍。
<>    在房子正中有一张特为乔预备的安乐椅。他见我们进门即站起来与我们握手,并把我拉到他旁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章含之则把文晋带到离得较远处的沙发上就坐,这样安排各自对话就不会互相干扰了。我们本来是要向乔汇报请示工作的,但文晋没说几句话,乔摆摆手制止了。倒是与我个别谈起来,那边章含之也和文晋单独对话了。
<>    我记得乔对我态度很亲切,开始也问及加拿大大使馆一些工作情况,但很快就转了话题,谈起国内“文革”的状况,重点是谈江青。说她领导文化大革命很受毛主席的称赞重用。我觉得奇怪,“文革”初期乔对江青很看不惯,说她打着毛主席的旗号把全国都扰乱了,这会儿怎么变了调。乔说:江青认为我很能干。她知道我从小参加革命表现不错,要调我去“文化组”负责什么工作。乔本来知道,在接待维特克的时候,江青对我很不满意,所以又特意解释,江青没和他提起这件事。我听着乔这些话,两眼直直瞪着他,不知道作何回答。乔感觉到了,于是接着说;当前“文革”的形势你知道,周总理病重,看来不久于人世,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应该好好想想,何况江青那么看重你哩,于是又习惯地哈哈大笑。当时我感觉浑身发颤,难以控制。没想到,原来乔的人生哲学和为官之道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    我们离开乔家,走过黑暗的胡同,感到寒气袭人。我忍不住问文晋,你们谈了什么。他冷冷地说;我根本就不认识江青,她却一个劲说江青对我有好感很欣赏,真是莫明其妙。我脱口而出,这是为江青收罗人才,真是拉帮结伙哩。以后我还听一位与乔过去关系较好的同志说过,他们两口子也遇到完全相同的情况。我感到精神上乔真有点堕落了。这是我与乔最后一次单独谈话。
<>    1976年1月8日夜,我和文晋又回北京休假,林平同志在机场告诉我们,周恩来总理在当天去世。人民为这一不幸的来临所震撼,整个北京都沉浸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之中。在寒风凛冽中,我去北京医院后门,排着长长的队伍与恩来同志的遗体告别,又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追悼会。这都是周总理办公室特批的。而外交部的同志们除部领导外,没有几人能去参加。这是因为“四人帮”严格限制人民对周总理的悼念,并规定各单位不许举行任何悼念活动,甚至个人带黑纱、白花都犯忌。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降低周恩来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建国初期周恩来曾兼任外交部长多年,和外交部许多同志不仅熟悉且都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大家认为不允许悼念的做法不合情理,都非常反感。还多次要求部领导在外交部内举行小规模的悼念。当时乔冠华是外交部部长,对多数同志的要求置之不理。记得有一次驻国外大使馆回国学习的大使和参赞们在学习会上,全体一致要求在内部分别举行追思悼念活动,被拒绝,当场有一位大使拍案而起,质问部领导有没有起码的人性?由于过分激动,还引发了心脏病被送往医院。 </P>

作者: 鸾飞凤舞    时间: 2005-11-10 21:01

[em14]
作者: 海棠盈香    时间: 2005-11-10 21:11


<>我听着乔这些话,两眼直直瞪着他,不知道作何回答。乔感觉到了,于是接着说;当前“文革”的形势你知道,周总理病重,看来不久于人世,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应该好好想想,何况江青那么看重你哩,于是又习惯地哈哈大笑。当时我感觉浑身发颤,难以控制。没想到,原来乔的人生哲学和为官之道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BR></P>
<>
</P>
<>谁谁和我说不记得从哪里看到过邓颖超至死没有原谅乔。</P>
<>我曾经原谅过他呢,原来我对他还不了解。。。</P>
<>他背叛了总理!!!</P>
<>背叛了自己的良心!!</P>
<>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了良心!!</P>[em12][em12][em12][em12][em12][em11][em11][em11][em11]
作者: 鸾飞凤舞    时间: 2005-11-10 22:44

叹一声
作者: 虞美人草    时间: 2005-11-10 23:20

[em10][em11][em12][em28][em29]
作者: 气死我了    时间: 2005-11-11 05:43

章汉夫和乔冠华是连襟,文革时死于狱中,也难怪乔冠华了。
作者: 硕颀    时间: 2005-11-11 10:34

不记得从某地看来的(貌似从这里)某人想用大鬼斗小鬼,结果把自己给弄下水去了!
作者: 风之舞者    时间: 2005-11-11 10:39

没有良心,泯灭了人性!
作者: 归去来兮    时间: 2005-11-11 11:0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气死我了</I>在2005-11-11 5:43:01的发言:</B><BR>章汉夫和乔冠华是连襟,文革时死于狱中,也难怪乔冠华了。</DIV>
<>这是什么理由?若真的是这个理由,还是要鄙视乔,这是原则问题,良心问题</P>[em28]
作者: 云破月出    时间: 2005-11-11 11:43

[em09][em11][em15]
作者: 烟水迷离    时间: 2005-11-11 21:01

以前对乔不了解,居然这样的人。气愤!!!!!!!!!!!
作者: 冰·梦飞    时间: 2005-11-11 21:15

章汉夫的夫人是谁?
作者: zlhy    时间: 2005-11-14 13:08

<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1.2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align=left> 章含之故意掩盖了最重要的内容<BR>章含之故意掩盖了最重要的内容 <p></p></P>
<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1.25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margin-top-alt: auto; mso-margin-bottom-alt: auto" align=left>文化大革命结束到今天已经20多年了。在中国人的心目里,那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已经被逐渐淡忘,这并不应该责怪那些今天30-40岁的一代人,文革发动的时候他们才出生,或者还没有出生,今天,当他们坐在出版社编辑部的办公室里,看着那些当年红得发紫、而在过去的20年被人们遗忘的人物的回忆录时,他们觉得好奇,觉得有轰动效应,于是,象姚文元、王力、戚本禹、谢静宜、徐景贤……等等的名字又开始出现在书市、互联网或者电视节目上。其中一位最令人恶心的女士是章含之。<BR><BR>这些年,章含之就她和乔冠华的婚姻写下了不知道多少文字,口口声声诉说她的乔冠华的爱情有多么的可贵和忠贞, 对乔冠华在文革后的处境表示了强烈的不满,章含之至今还不敢说,乔冠华的被处理是冤案!但是,她的所有谈论关于她和乔冠华关系的书籍和文字,都明显地表露这个意愿。<BR><BR>关于对乔冠华的处理到底是不是冤案,就象当年对四人帮的处理是不是合法,自有史学家来论证。我在这里想谈的是,章含之故意掩盖了她和乔冠华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就是导致了乔冠华后来沦为四人帮同党的原因:没有章含之做引路人,乔冠华可能还不会陷在四人帮的?帮围子?那么深。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四人帮的斗争中,章含之不仅自己站在了四人帮一边,而且把乔冠华拉下了水。<BR><BR>回顾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我们要感谢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高文谦先生最近出版的《晚年周恩来》。在这部着作中,作者在收集大量史料的前提下,客观地揭示出了文革当中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系,把文革历史当中一个始终被掩盖、被篡改的事实基本澄清了,那就是周恩来是毛泽东最后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谓的批林批孔和后来的评《水浒》,就是针对周恩来的。这是公开在全中国老百姓面前的政治斗争,在批周这一点上,文革中和文革后的官方舆论界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敢点穿;而事实上在1973-1976年前后党内上层(省军级以上), 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严厉批判早已是白纸黑字写在中共中央文件上面。批周的高峰是1973年年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是一个谜,因为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这次以批周为主题的会议的记录,根据周恩来遗孀邓颖超的要求,全部销毁了。邓 ?超的这个做法很合乎周恩来的为人。尽管从 文件上已经很难查到与会者的发言记录,但是关于这次会议还是有不少记载和回忆。《晚年周恩来》对这次会议有详尽的论述。除此之外,还有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撰写的?《我的伯父周恩来》也从侧面涉及到了这个会议。周秉德写道:<BR><BR>没过 两天,游泳池(注:毛泽东处)传来话,政治局会议多加几把椅子,外事口多出几个人(请注意这里),一块儿讨论讨论。但是这次会议已经发生了带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凡是研究外事口事的政治局会议都是伯伯主持,这次明确指定王洪文主持会议。很明显,伯伯已经被置在了受审席上。<BR><BR>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开。轮流在外等候的张树迎(周恩来的保健医生)和高振普(周恩来的卫士)明显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原来开政治局会,都是总理第一个到会议厅,看看会场的布置情况,最后一个离开会场,与会场的服务员聊会儿家常。这次则不同,是会场都坐好了,才让总理进去;会议结束,第一个让总理出来,可会议还继续进行,是已经下一次怎么继续批判。<BR><BR>有一次会议开得很长,伯伯该吃治疗心脏病的药了,张树迎管不了什么规定了,他拿着药推门走进会场,会场里的紧张气氛一下把他的心揪紧了:真难以置信和忍受,总理单独坐在大厅的一个角上,前面搁个茶几,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一张单人沙发中。其他人围成一个圈,完全是一个批斗的架势。虽只听了只言半句发言,张树迎便血向上涌,心脏砰砰乱跳,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却又不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乎众口一致,声色俱厉,都在批总理和叶剑英丧权辱国、投降主义,迫不亟待抢班夺权?!江青、姚文元还提出这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BR><BR>根据《周恩来年谱》记载,这次政治局会议之后,毛泽东对会议的评价是会议开得好。在这次会议上,乔冠华是作为外事口的代表,对周恩来进行重点批判的人物。现在的人很难理解,乔冠华是中国共产党内,由周恩来一手培养和提拔起来的职业外交家,他怎么样会成为批判周恩来,后来又堕落为四人帮内定内阁的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这是关于乔冠华一生道路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在章含之介入之后乔冠华生活发生的变化。<BR><BR>章含之是一位通天的人物。她曾经是毛泽东的英文教师。毛泽东自己有英文秘书林克,何以又要聘请一位当时只有20多岁的章含之作为英文教师,这只有毛泽东和章含之知道了。文革后期。外交部有一批小姐,她们是王海蓉、唐闻生、罗旭等,当然,章含之也是其中非常活跃的一位,她们利用毛泽东接见外宾的机会,可以随时向毛泽东进言,在当时极不正常的政治生活氛围下,担当了一些很不光彩的角色。而章含之凭借着曾经是毛泽东英文老师的头衔,和毛泽东的关系更加密切,以至于毛泽东想把章含之派到加拿大去当大使,而拆散她的乔冠华之间的关系。<BR><BR>乔冠华尽管当时已经是外交部的副部长,但是还没有走进到中南海的圈子里面,或者说,还置身于当时最高层的政治斗争之外。但是自从章含之走进了他的生活,从此乔冠华就随同章含之陷入到一股暗流当中不能自拔。<BR><BR>章含之在她的《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一书中,轻描淡写地谈到了1973年批周会议,并且后悔没有为周恩来讲句公正话。 事实上,她和乔冠华岂止是没有讲句公正话,他们是 被毛泽东从外事口搬来的轰击周恩来的重炮。从此,乔冠华通过章含之成为毛泽东打击周恩来的一门重型武器。<BR><BR>章含之在书中写道,乔冠华为他在这次政治局会议批周的发言很后悔,曾经在1975年见到周恩来时当面向周恩来道歉,据章含之记述,周恩来对乔冠华表示了谅解。但是同样的场合,周恩来在1975年在305医院接见罗马尼亚党中央书记,这是他最后一次接见外宾。接见结束之后,医生护士和在场的工作人员要求和周恩来合影留念,周恩来同意了;合影之后,周恩来向众人说:我希望你们当中的人不要在我死了之后在我的脸上划叉子。当时所有的人都大为吃惊。乔冠华是当时参加合影留念的人物之一。<BR><BR><BR><BR>诚如章含之书中所写,毛泽东事实上对乔冠华一直不满意,冠冕堂皇的说法是政治上?右倾,因此乔冠华一度向左派靠拢,而最终乔冠华和章含之明白,为什么毛泽东对乔冠华不感冒;这使得已经结为夫妇的乔冠华和章含之逐渐脱离王唐两位小姐,试图在毛泽东身体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和江青、张春桥等走近,最终进入江张内阁的班底。章含之着书从来不谈这个重要的历史事实:乔冠华为什么被四人帮选为副总理,又为什么在四人帮倒台后被撤职,章含之自己为什么被立案审查。按照章含之的说法,似乎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中共中央无缘无故冤屈了乔冠华,撤销了乔冠华的职务,而对她自己被专案组审查一事更是讳谟如深,只字不提;她章含之和乔冠华不仅不是四人帮的随从,反而倒是四人帮的受害者。<BR><BR>其实,历史就是历史,并没有隐瞒的必要。无论是乔冠华还是章含之,不过都是被毛泽东掌上玩弄的小棋子。现在回过来看那段历史,他们都是牺牲品。需要现代人警惕的是这些章含之现象、徐景贤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极为不彻底的。中国不仅没有建立起文革博物馆,反倒是这些当年的打手可以靠编造歪曲历史的历史,大赚其钱。周恩来九泉之下何以能够瞑目,张志新烈士的献血岂不是白流了?<p></p></P>
作者: PLYK    时间: 2005-11-14 19:12

<>文革之前的乔老爷,是一个令人有好感的外交家,但他堕落了。</P>

作者: 水木子    时间: 2005-11-14 20:47

反映了中国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极为不彻底的。中国不仅没有建立起文革博物馆,反倒是这些当年的打手可以靠编造歪曲历史的历史,大赚其钱。

作者: 气死我了    时间: 2005-11-15 05:1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冰·梦飞</I>在2005-11-11 21:15:21的发言:</B><BR>章汉夫的夫人是谁?</DIV>
<>章汉夫的夫人是龚普生,和龚澎是亲姐妹。
<>不过有一点我很奇怪,外交部的人都说乔冠华不好,而外交部以外的人却没什么人说乔冠华不好。</P>
作者: 鸾飞凤舞    时间: 2005-11-15 13:39

<>不了解吧</P>
<>再说外交部的人也不是都说乔不好,人不是好和不好这么简单</P>
作者: babypanda    时间: 2005-11-16 19:06

<>老爸曾说我是很好哄的那种人,绝对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被人骗了,还替人家数钱呢....</P>
<>想当年我看章含之的&lt;那随风飘去的岁月&gt;流过多少眼泪,还向N位同学推荐过,结果没一个人理我,还叫我老太太......</P>
<>某年某月某日,看到了洪君彦(章前夫)的那篇关于他和章含之离婚的前后,我真是心寒......</P>
<>某年某月某日,看到这篇文章,我......</P>
<>周总理是在冬天去世的,我想他的心也一定和当时凛冽的风一样,寒冷.....</P>

作者: 鸾飞凤舞    时间: 2005-11-16 20:2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abypanda</I>在2005-11-16 19:06:43的发言:</B><BR>
<>老爸曾说我是很好哄的那种人,绝对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被人骗了,还替人家数钱呢....</P>
<>想当年我看章含之的&lt;那随风飘去的岁月&gt;流过多少眼泪,还向N位同学推荐过,结果没一个人理我,还叫我老太太......</P>
<>某年某月某日,看到了洪君彦(章前夫)的那篇关于他和章含之离婚的前后,我真是心寒......</P>
<>某年某月某日,看到这篇文章,我......</P>
<>周总理是在冬天去世的,我想他的心也一定和当时凛冽的风一样,寒冷.....</P></DIV>
<>善良是美德,但事情通常不会向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P>
<>我们这不也是慢慢才明白真相么</P>[em01]
作者: 硕颀    时间: 2005-11-16 21:49

说实话,当时看完洪的那篇文章以后简直无法想象——以至于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在那思考人性究竟是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最宝贵的是什么,还有就是中国人肯定和有些西方人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看了这篇文章太令我失望了。做人最起码应该有道德底线吧,灵魂深处应该不空虚。不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一样“穷的就只剩下钱了。”




欢迎光临 周恩来论坛(ZELBBS.COM) (http://www.zelbbs.cn/)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