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1965年7月下旬,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主席、革命政府部长会议主席吴奈温和夫人访问我国,8月1日发表了中缅联合公报。吴奈温夫妇在北京访问后,周恩来和陈毅陪同他们到外地参观访问。8月2日吴奈温和夫人一行离开昆明回国,周恩来、陈毅在昆明机场送走客人后,立即登上飞机飞回北京,随行人员和记者也同机返京。到达北京机场时,正值中午,周恩来就招呼大家一起在首都机场食堂共进午餐,他没有看到陈寰就叫人把她找来坐下,那是她第一次和周恩来同桌用餐。后来,在1970年以后,有两次在人民大会堂宴请外宾的宴会上,陈寰也被叫到周恩来身边同桌进餐。有一次是一张坐24个人的大圆桌,外宾人数不多,周恩来叫她们坐下一同吃。在那次宴会上,她看到周恩来在吃冰激凌时加上一些茅台酒。于是,陈寰也学会了吃冰激凌时加茅台酒,确实别有味道。如果没有茅台,她就会加别的酒,也一样有味道。</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周恩来非常注意外交礼节和人的仪表,他以身作则,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其他同志也是一样。比如,按外交部的规定,女同志在外交场合的礼服是旗袍和西服。冬天,陈寰怕冷,有时来不及换衣服就穿了短袄和长裤去采访。如果看见周恩来来,她就一个劲地往后躲闪,生怕被周恩来看见说他太随便。(58页)</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 原来每逢重大庆典、重要集会、飞机场迎送来访的国宾和人民大会堂国宴上奏乐的的有三个乐团管弦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和军乐团。后来周恩来认为惊动人太多,为了节省人力,就由军乐团一个团担负这项任务。每次盛大宴会结束时,周恩来总是陪着贵宾来到乐队前祝贺他们演出成功。(72页)<br/> 《洪湖赤卫队》拍成电影时有人认为:王玉珍不够明眸皓齿,不应该在电影里当主角。后来,周恩来知道了此事,说:“胡闹,演韩英是演英雄不是演美人。王玉珍唱得好,形象也不错,不能换人”一锤定音,没有把王玉珍换下来。(93页)</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流光漫忆-一个女记者的人生旅程》,陈寰,新世界出版社,2003/11</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8:41: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