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对外文委在政协礼堂,为民主德国10周年国庆举行庆祝活动。当时梅兆荣是民主德国的陪团翻译,开会之前,梅兆荣问对外文委的负责人:“需要德文翻译吗?”对外文委的负责人说:“不需要你们,已经安排好了。”梅兆荣陪着代表团去了,朱德要开始讲话了,周恩来发现有俄文翻译,没有德文翻译,就问:“怎么回事?怎么没有德文翻译?人家是德国人,你应该尊重人家,不能用俄文,又不是苏联代表团!怎么这样不尊重人家!”组织者临时到后台找到梅兆荣,临时拿了一份中文稿现场翻译,总算翻完了。周恩来后来狠狠批评了对外文委的那位副主任,也批了外交部的曾涌泉副部长。<br/><p>1959年10月7日,为庆祝民主德国10周年国庆,驻华大使汪戴尔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典招待会,梅兆荣翻译祝酒辞。周恩来对礼宾司长俞沛文说:“你让那个翻译念的慢一点。”因为厅很大,麦克风有回音,讲得快,那边回音没有消失,这边扩音器里又传过去了,这样就会产生重音。讲得慢一点,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p><p>1966年6月,周恩来出访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巴基斯坦,代表团17人,开始周恩来不想带医生,有人提意见说,你是一个大国的总理,不带医生是不行的,而且这个医生也不止是为了你总理的健康,也是为全团的健康服务的。于是带了一名医生,3名记者。</p><p>在罗马尼亚访问时,要向国内发电报,余湛把周恩来写的谈话记录给梅兆荣看,一排一排的字写得非常工整,要点非常清晰,梅兆荣就根据记录起草了电报。</p><p>周恩来知道数字难翻,比如一万要翻成10个一千,他讲数字时,就把市斤换成公斤或吨。有一次梅兆荣高度紧张,周恩来已经把市斤换成公斤了,梅兆荣以为说的是市斤,翻译时又换成公斤了。周恩来听出来了,说:“我已经给你变过来了,怎么又错了?”</p><p>《从延安窑洞到外交部街》宗道一 傅铮铮 朱礼盈 袁红 徐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2</p><p><br/><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0 2:22:3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