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年周恩来]第一章 童年述略(之二十四)<BR><BR> ●<FONT color=#dc143c>嗣母的病</FONT>——去宝应——陈式周——噩运再次降临<BR><BR> 陈氏是个文静的女子,读书课子、拨弄丝竹、渲染丹青,这些便是她生活的内容。她不善交际酬醉,也不善调理纠纷。贻淦去世,曾使她坠入痛苦的深渊,那时,冬儿却以她的坚韧、练达,应裕自如地和她共渡难关,她切实感受到了那份手足般的深情,仿佛不论遇上什么磨难,只要冬儿在,她便觉得心中踏实,即便是满天乌云,也会从云缝里漏下一缕明丽的阳光,于是,家中总笑声不断。如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她眼前像是一片黑暗,并且,因为自己的柔弱,也把孩子们带入了黑暗。<BR> 在冬儿发丧和处理善后的日子里,万千愁绪缠绕着她、压迫着她,她时常咳嗽,口燥舌干。最初,以为是伤风,春天风寒,着凉后会有这种现象。<BR> 可是,入夏后,天气变暖,咳嗽并不见好,而且,咳呛痰稠,痰中带有血丝,后又咯血色鲜、潮热盗汗、心烦失眠。这是一种不祥之兆,她记得很清楚,贻淦也曾有过类似病象。<BR> 蒋妈劝她尽早治,于是,又从澍德堂请来那位中医,开了几剂方子,说是滋阴润肺、止咳止血的。<BR> “先生,会不会是肺痈[1]?”她问。<BR> “先服药吧!”医生的话很含混,“一时尚难作结论。”<BR> 她想,没准先生不肯说真话,先生替冬儿看过病,其后,家庭的变故,先生也是知道的,他不想说穿,是不是出于怜悯呢?唉,生了这种病,是无奈的事,可千万不能传染给孩子们。<BR> 一天,恩来放学回家,见她咳嗽不止,忙问:“娘,你病了?”<BR> “偶染风寒,”她强挣笑容,“噢,恩来,从今晚起,你睡到蒋妈那边去。”<BR> “为什么?”<BR> “不为什么,娘总咳嗽,你也睡不好……”<BR> “不碍的,我上床就入睡了。”<BR> “不行,恩来,你要听娘的话。”<BR> “究竟为什么啊,娘,你告诉我。”恩来急了,“不疼我了?”<BR> “怎么会不疼你,我只是想清静清静……”<BR> 恩来不作声了,唯有目光中仍漾着深深的困惑。<BR> 这天晚上,吃饭时,陈氏又让蒋妈替她单独用小碟子、小碗盛菜盛汤,饭后,她用过的碗筷也洗了另放一处。恩来的困惑变成猜测:娘生病是肯定的了。<BR> 恩来搬出了娘的屋,之后,只要不是上学的时间,他几乎时刻都在注意娘的病情。有一次,陈氏一阵呛咳竟吐出几口血。<BR> “娘——”恩来吓得脸色惨白,立刻跑过去。<BR> “不要靠近我!”陈氏猛然将他推开。<BR> “娘……”恩来蹲在地下嘤嘤地哭。<BR> 在塾馆,他把娘的病告诉了郑先生,先生对他勉慰了一番后,告诉他一个偏方。<BR> 回到家,他照先生的话,找了一锭干隆年间的陈墨,研磨之后将墨汁倒在薄瓷小碗里,再磨再倒,等有了小半碗,他先尝了一口,味儿不甜不苦,过了一会儿,肚里也没不适,这才端进房里。<BR> “娘,你把它喝了,喝了,病就好啦!”<BR> 陈氏见他嘴唇上沾满墨汁,牙齿也是黑的,她不禁笑了,再一看,碗里也是墨汁,她皱起眉头,问:“这是谁的主意?”<BR> “先生教的,先生说,墨是糯米做的,这是偏方,灵啦!”<BR> “我不喝,这病,喝了也没用……”<BR> “娘,”恩来相求道:“喝吧,你要赶快好起来。”<BR> 陈氏再也不能拒绝了,她的嘴唇靠了一下小碗,自然唇上也沾染上了墨汁,恩来笑了,娘也笑了,娘刚笑出声,又是一阵呛咳。<BR> “我到澍德堂请医生去。”恩来放下碗欲走。<BR> “别去,这副药明天服完,医生会来的。”<BR> 一连服了几剂方子,陈氏的病曾一度平稳下来。但病情没有根本好转,心情始终是郁闷不解的。她想换个环境,想来想去也只有淮安、宝应两个地方。回淮安,住房当然不成问题,可是,生活来源呢?那边八哥贻奎瘫在床上,八嫂杨氏也够难的了,回去,吃口重,只能增加他们的负担。那么,只能去宝应了,那是父亲生前寄居过的地方,如今,还有一个老嫂子和她的两个儿子,也可算作娘家。她思虑再三,决定去宝应,把恩溥、恩寿托付给蒋妈,说是只去十天半月,她留下些钱,便带着恩来上路了。<BR><BR><BR>请您关注CCR的博客主页——周恩来档案<BR>http://ccr0725999.blogms.com<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