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长征》、《解放》……总政话剧团特型演员刘劲扮演的周恩来总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5年来,刘劲在40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周恩来,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5月22日,刘劲应邀来衢出席首届“龙凤杯”衢州丽人评选大赛总决赛,并担任评委。活动期间,刘劲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刘劲动情地说:“从1995年第一次演青年周恩来,一直演到了老年周恩来,我自己也迎来了中年时代,我把青春献给了伟人!很多老艺术家对我说:‘你很幸运,你演的周恩来让观众喜欢、认可,好好珍惜吧!’”
来到赵四小姐的老家很亲切
“我刚下飞机,当地的朋友就告诉我,赵四小姐正是衢州人赵抃的后裔,让我一下子觉得特别亲切。”刘劲笑着说,他刚刚在沈阳大帅府和“赵四小姐”对戏,现在又来到了赵四小姐的老家,特别有缘分。应在京工作的衢州籍朋友盛情邀请,刘劲从沈阳片场赶来衢州出席活动,活动一结束他又要马上赶回去拍戏。
刘劲在沈阳拍摄的这部电视剧叫《远去的飞鹰》,是华谊天意影视公司继《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后拍摄的又一部军事题材电视剧。该剧是国内投拍的首部空军战争题材电视剧,也是首部以二战背景下的中国空军为主角的作品。故事从1929年开始,讲述了在“九·一八”事变、淞沪大战爆发期间,中国空军航空兵高志航率领的飞鹰航空队,一次击落六架敌机,重创日本空军,最终英勇殉国的故事。在剧中,刘劲扮演的是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张学良将军,而扮演高志航的则是因出演《闯关东》里的朱传武而一炮走红的青年演员朱亚文。“这部戏的导演花箐曾经成功执导了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远去的飞鹰》很值得大家期待。”刘劲对自己的新剧信心满满。
刘劲还透露,接下来他将参与电视剧《解放大西南》和电影《建党大业》的拍摄。“《建党大业》最快将于今年8月开机,12月杀青,争取明年‘七一’上映。”刘劲介绍,据他所知,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建党大业》的明星肯定不会比《建国大业》少,阵容还会更强大。
《建党大业》的剧本目前已经基本创作完成,该片讲述的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毛泽东、蒋介石、宋庆龄、宋美龄等《建国大业》中的历史人物都将在《建党大业》中出现。影片将在法国、俄罗斯等实地取景拍摄。
偶然“结缘”周总理
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的刘劲,在没演周恩来之前,演过形形色色的角色,幽默功底也不错,主演的小品还拿过大奖,但是他从来没有领悟到自己长得像周恩来,更不用说演了。“能与总理‘结缘’,我要感谢北影厂的化妆师王希钟老师。”1995年,刘劲在香港导演张婉婷的电影《宋家三姐妹》中扮演张学良。北影厂的化妆师王希钟在给刘劲化妆时,对他左看右看,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不仅能演张学良,还能演周恩来。”这令他心里一震,还以为是在跟他开玩笑。没想到,王希钟老师在不经意中就成了刘劲扮演周恩来的牵线人。过了一个月,电视剧《遵义会议》的导演打来电话,要刘劲去试妆。由于当时王希钟老师已经忘了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刘,结果费了一番周折后,导演通过刘劲的同学才找到他。
刘劲坦言,尽管自己以前千万次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扮演那些在历史上留下过璀璨光华的人物,但是,当机会一下子来到面前的时候,心里头还是特别地忐忑不安。毕竟,“周恩来”这三个字一直以来在他心中有着特别重的分量。而且在此之前,有许多演员扮演过周恩来,特别是王铁成扮演的老年周恩来,像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在征求了许多朋友的意见,特别是化妆的效果出来之后,刘劲才最终下定决心,一定要演好周恩来这一角色。
电视剧《遵义会议》使得刘劲第一次有机会扮演伟人周恩来。该剧推出以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不过刘劲坦言,由于第一次扮演伟人,虽然自己当时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现在回头看,那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还处于追求形似的模仿阶段,在神似上还是领会不深。“这是我的遗憾,所以我一直想有机会能够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周恩来形象——展现一个帅气、激情,同时又深谋远虑、智慧果断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采。”
演技得到总理身边的人认可
1998年,中央电视台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投拍了18集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上海》。这部剧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白色恐怖下,周恩来亲自领导并成立了中央特委会,与敌人在秘密战线上展开殊死斗争的故事。这段史实第一次被披露出来,故事惊心动魄,展现的内容和以往描写周恩来的影视片截然不同。周恩来的角色是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关键,这个重任落在刘劲的身上。
观众习惯于接受王铁成扮演的端着弯曲胳膊的周总理,如果让周恩来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又不端胳膊,更不说方言,那观众能认可吗?
刘劲特别提到编剧王朝柱对他的帮助。一开始刘劲心里并没有底,编剧王朝柱多次给他上课,讲述周恩来的经历,分析周恩来的个性,鼓励他:“观众也不知道周恩来年轻时是什么样子,你就大胆去演吧。”周总理是周恩来,但周恩来不等于周总理。有了对周恩来的理解,确定自己扮演的是青年周恩来,刘劲的感觉找到了。在《周恩来在上海》中,他把一个神采四溢、冷静机智的周恩来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包括曾在总理身边的一些老人。
那年的3月5日,刘劲接到中南海西花厅的电话,说周总理生前的办公室主任童小鹏、李琦、罗长青和卫士长成元功邀请他一起参加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那是我第一次进中南海西花厅,去总理生前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我早早地就在中南海门口等四位老人了。”刘劲回忆说,见到年迈的李琦行动不便,他赶紧上前搀了他一把,结果老人很认真地甩开他的手,对他说:别搀我,你是总理,我搀你!“当时我的心情很复杂,这是总理身边的人对我最大的认可,也给了我演好总理的信心。”后来,李琦还特地送他一本周总理与邓颖超在西花厅的摄影挂历。这些鼓励凝聚着大家对刘劲的厚望。
把伟人塑造得更丰满
2004年,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上,刘劲获得了最具人气男演员奖和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谈起当时的感受,刘劲告诉记者:“我们是站在伟人肩上的人,他们的伟大成全我们的高大。但我确实也感到非常孤独、寂寞,而这种感觉在心里积蓄了近十年。观众对你越认可,你就越没法演别的角色,只能重复一个形象。对于一个职业演员来说,这种痛苦、心理疲劳是观众所无法了解的。”
15年来,刘劲在40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周恩来,从一开始的兴奋、忐忑,再到枯燥、孤独甚至逃避,越演越难,压力也越来越大。“演技稍微拿捏不准,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刘劲说,“从扮演青年周恩来到中年周恩来,我自己也从青年走到中年,我把青春献给了一位伟人,感到无比自豪。”
刘劲认为,对“周恩来”这一角色的把握,他已经从概念化的刻板模仿向形象的角色意识转变;从外在的音容笑貌、用方言展示人物魅力,向用剧情和普通话体现内在情感、展现作为普通人的伟人的喜怒哀乐转变,把总理的形象塑造得更丰满。
在《建国大业》中,影片的故事设计比同类电影要大胆,尤其是周恩来大骂情报工作人员的一段,很多观众都惊呆了——和蔼可亲的周恩来真的会这么大发脾气吗?对此,刘劲感慨地说,演了这么多次周恩来,总算有点突破了。
刘劲说:“我们太过熟悉那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周恩来,潜意识中将其脸谱化,于是,总理不能大笑大哭,不能雷霆震怒,这并不客观。观众更愿意看到影视剧里那个作为普通人的、帅气的、理想主义的、性情中的周恩来,而不仅仅是纪录片里作为‘总理’的他。”
刘劲举例说:“《建国大业》中,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的片断也令观众记忆犹新。虽然看似有些张扬,但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没有激情就无法革命,他们也有怒发冲冠、百感交集的另一面。”
总理是我最崇拜的人
大概是演过历史人物的关系,刘劲对历史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给女儿取名叫“来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总理的缅怀和追思。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让写名字的来历,刘劲就对女儿说,“爸爸演过周恩来,崇拜周恩来,敬仰周恩来,希望你长大后知道爸爸演过周恩来;希望你不要忘记今天幸福的生活,要感恩。”
有一年春节,刘劲同妻子回成都探望父母,在回京的火车上与一位姓张的老同志同车厢。当对方得知刘劲正是扮演周恩来的演员后,滔滔不绝地与他聊了起来。临别时,老同志真诚地对他说:“衷心希望通过你的塑造,能把我们对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情延伸下去……”
谈到自己眼中的总理,刘劲说,“总理太伟大了!在他那个位置,他从来不高举抽象的理论,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工作。他想的都是天下大事,可当自己离开的时候,转身就走了,不要说子女、财产,甚至连骨灰也没有留下。”刘劲说,“即使让我一辈子就演周恩来一个人我也愿意,因为他是我最崇拜的人。演到现在,只要一想起周总理,我就会立即找到一种感觉,仿佛他就站在我的面前。”
“从总理身上,我学会了平和,同时也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刘劲动情地说,在演艺圈这么多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平和,以一颗淡泊之心来对待一切。他觉得自己已经得到很多,有时不小心开车违规,人家一看是他,就不会为难他;甚至有时买票都会免费。有一次下基层演出,一位县委书记紧紧攥住他的手,激动得一个劲流泪。他知道,这些都是老百姓对周恩来总理表示怀念的一种方式。(记者 徐晓文)
来源:《衢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