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时间已定,有一架外航包机要从试爆点上空经过。试爆时间不能改,外航的安全又必须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在他的办公室召开了一次会议。根据天气预报,那天外航经过的地区天气变化较大,将影响飞行,决定请求外航推迟起飞时间。沈图开完会刚回家,周恩来的秘书又打电话,叫他马上去。沈图走进办公室,周恩来穿着睡衣正俯在灯光下写东西。沈图悄声说:“报告总理,我来了。”周恩来没抬头:“沈图,你先坐下,稍等一等。”继续聚精会神地写着。电话铃响了,周恩来拿起电话,清晰有力地说:“一切准备就绪?那就按原定计划发射。你要亲自检查,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万无一失。”周恩来放下电话,又写了一会儿,站起来说:“给外航的电报我这样改写,你看行不行?”沈图站起来,走到办公桌前,看了电报全文,说:“行啊,可是总理写错了一个字。”“嗯?什么地方写错了一个字?”周恩来又俯在桌上认真地看着电报。沈图说:“日期写错了。”周恩来看了看表,笑着说:“哦,现在已经是16号了。”说着用笔改了过来。沈图说:“总理,你得休息呀!”周恩来摆了一下手:“等原子弹上天以后再睡觉吧!”一直默默坐在旁边沙发上的邓颖超说:“恐怕原子弹上天以后你也睡不了觉......”</P>
<>一次,周恩来送走外宾,在停机坪问沈图:“首都机场有多大面积?”“一万三千多亩。”“你们实际用了多少?”沈图答不上来了。周恩来向两边瞭望一下,见有的空地种上了庄稼,有的没种上,闲地不少。周恩来让沈图带他上塔台看看,上了塔台,周恩来向四面瞭望一刻,说:“机场这么大面积,占土地这么多,能养活多少人呀!全国机场如果把空余土地都利用起来,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你们可以自己种一些矮棵作物,也可以商量一个妥善办法,让附近群众种一些,不仅可以增产,也可以改善和附近群众的关系。”说到这里,周恩来向南一望说:“南面那一片房子是干什么用的?”“那是职工宿舍区。”“怎么那么多房子?”“除了职工住房,还有民航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能不能叫周围农民的子女也上民航的小学、中学?”周恩来说:“否则,你们的子弟从小就培养脱离群众的思想......”“我们一定研究这个问题!”周恩来走下塔台,发现跑道上有一只狗,马上问:“狗怎么跑进了机场?”沈图不知如何回答。周恩来说:“狗能够进来,说不定牛也可以进来。飞机起飞时如果牛忽然出现在跑道上,岂不是要出事故!这是个机场秩序问题!”</P>
<>首都机场老候机楼大餐厅后面,有个小餐厅,是专供首长用的。有一次周恩来在机场用餐,沈图把他引到小餐厅,周恩来当时就批评他:“你是想把我藏起来呀!”说着向大餐厅走去,在大餐厅就餐的群众见周恩来进来,纷纷站起来向周恩来致意,周恩来摆手叫大家坐下,大家热烈地鼓掌。在周恩来餐桌旁有几个邮递员,正在吃饭,周恩来笑着和大家一一握手,说:“你们坐嘛,哪里来那么多规矩!”周恩来又转身对沈图说:“这里吃饭不是很好吗,和大家在一起多热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4 4:09:52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DIV>周恩来经常在首都机场用餐,每次饭后总是问秘书:“算账没有?”“算过了。”“把帐单拿来我看。”周恩来经常指着帐单说:“吃得这么好,才这么点钱呀!一定是少收钱了。”要食堂重算。一次周恩来发现少算了茶水钱,服务员说:“茶水钱应该算在公家的招待费里。”周恩来说:“不对,应该由我自己来付。”当时秘书不在,周恩来自己掏出钱补上了。</DIV>
<DIV>一次周恩来接外宾提前来到首都机场,刚出师的小李给周恩来理发,小李觉得自己技术不好,手不停地发抖。这时周恩来走进理发室,握着小李的手笑着说:“小李同志,麻烦你来了,请你给我理理发。”一句话使小李的心情放松了。他一边给周恩来理发,周恩来一面问他:“小李同志是哪里人呀?”“哦,是河北宝坻人!以前那可是个苦地方。”“哥几个呀?”“父母都健在吗?”“哦,只剩下老母亲可不容易,有空应常去看看她,每月寄点钱。”“工作有什么困难吗?”“哦,食堂、理发室属于新侨饭店领导,和民航是两个系统,很多事情不好办。那么,都归口交民航领导不就解决了吗?”等周恩来理完发,他握着小李的手说:“谢谢你,小李同志!”</DIV>
<DIV></DIV>
<DIV>周恩来每次上飞机,总是先到机舱和机组的同志一一握手,飞机落地后又和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有一次周恩来和其他人握手以后,机械师邝祖炳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就站在他身后等着,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邝祖炳结束工作后,发现周恩来站在他身后,赶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还在等我。”周恩来笑着握住他沾满油污的手:“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DIV>
<DIV>1965年6月,周恩来访问埃及后回国,飞机经过帕米尔高原时,路过红旗拉普导航站,周恩来问:“这下面有我们的人吗?”张瑞霭领队回答说:“这里有个导航站,建站时,设备器材都是战士们肩扛人抬背到高山上的。”周恩来说:“以我的名义给他们发封慰问电。”红旗拉普导航站的同志接到慰问电受到极大鼓舞,从此每年都是先进单位。</DIV>
<DIV></DIV>
<DIV>1963年中国和巴基斯坦通航后,决定在广州扩建白云机场,在上海扩建虹桥机场。但是当时虹桥机场跑道一端有幢房子,毛泽东每次来上海常常住在这里,扩建机场,怕影响毛主席休息,这个问题长时间定不下来。有一次周恩来借送外宾的机会到了上海,亲自视察了机场场址,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汇报,周恩来说:“主席休息的地方不能换呀?房子不能在别处建呀?这是封建思想,你们这样做,毛主席知道了会生气的。”</DIV>
<DIV>《革命回忆录--20》,人民出版社</DIV>
<DIV></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4 5:19:44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960年2月6日,担负巡逻西沙任务的“泸州”号猎潜艇在返航途中,遇上美国飞机的干扰。枪炮兵柯华看到美国飞机紧贴我国舰艇编队飞行,却始终没有接到开炮的命令。他把炮位让给副手,上指挥台找艇长孔宪章理论:“人家把我们欺负成这样,到底还打不打?”艇长因为没有上级指示,正窝火,看到柯华擅离岗位,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滚下去,现在是战备,不是民主会!”柯华回到甲板上,气冲冲地跑进修理室,提了一桶红漆,拿起墩布,在甲板上写了4个大字:“打倒美帝”美国飞机又转了几圈,走了。2月7日13时10分,“泸州”号靠上码头,柯华发现周恩来站在欢迎人群最前面,向舰队挥手致意。那些天,周恩来陪着安娜.路易斯特朗在海南岛参观访问,听说巡逻西沙的水兵返航,便在舰队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码头迎接。</P>
<>周恩来登上“泸州”号,走到官兵之间,一一握手,亲切问候。当讲到同美国、南越间的海上斗争时,周恩来说:“海上斗争是一门综合学问,一个合格的海军指挥员,至少应该是半个外交家,半个战略家,要学会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懂国际规则,舰艇要开到公海上,那就是一个大世界......要多学习,你们做好了,我这个总理也就轻松了。”周恩来看了几个舱室,来到甲板上,看到那4个大字,风趣地问:“这是谁的书法?”艇长回答:“一个战士写的。”“不错,还挺大的。”周恩来笑了笑,离开了“泸州”号。</P>
<>《共和国海军写真》,童能,军事科学出版社</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6 4:24:02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看过,记号一下</P>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945年以后,张恨水先生到北平(今北京)《新民报》工作。1949年春解放军进入北平。但张恨水此时因患脑溢血右半身不遂,为治病家人付出了昂贵的医药费,家庭生活陷入困难之境。正在此时,周恩来派人来看望张恨水先生,并邀请他去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才知张恨水先生病况。周恩来逐指示政府对张恨水的生活做了妥善安排。张恨水先生由此可以安心养病,身体也奇迹般地恢复了。<br>
<DIV>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单独唔见张恨水先生详谈,临别时毛泽东亲送张恨水先生延安生产的呢料和陕北特产红枣、小米。毛泽东送给张恨水的那套呢料,他做了一身中山装,每逢参加会议都要穿上;衣服褪色了,张恨水就把它重染了一次色。一次春节,政协组织团拜会,张恨水先生受到邀请也去参加了,他依旧穿着那身中山装前往。恰逢周恩来在门口迎客,看见张恨水穿着那身染了颜色的中山装,以为张恨水生活有困难,连忙询问:“你现在的生活有困难吗?”张恨水忙笑着回答:“没有,没有,现在很好。”他见周恩来望着自己那身旧中山装,便解释到:“我生活很好,还有再版稿费。这衣服料子是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时送我的。”周恩来听罢哈哈大笑:“你把颜色染了,我没认出来。好!你没忘旧。”团拜之后,张恨水先生回到家中高兴的给子女们讲了此事,他又感动地说:“总理真细心,很细小的事情他都会注意到。国家还有那么多事等着他去办,他太辛苦了。”</P>
<DIV align=center><STRONG><FONT color=#01458a>尘封的回忆与秘密 </FONT></STRONG><FONT color=#000000>——记毛泽东、周恩来与张恨水先生的交往</FONT><FONT color=#01458a> </FONT><FONT color=#000000><STRONG>朱小平 中国侨网</STRONG></FONT></DIV>
<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00><STRONG></STRONG></FONT> </DIV>
<DIV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00>
<>1938年在武汉郭沫若家,谢和赓(当时公开身份是白崇禧秘书)一时兴起写了几笔,不想这时周恩来来到客厅,一见谢和赓,立即沉下脸来。周恩来和客厅里的人们一一握手寒暄,却对谢和赓不予理睬,走进后堂。第二天,董必武亲自找谢和赓,严厉批评了他,并转达周恩来的话说,如果下一次再见到谢和赓出现在郭家客厅,就要考虑他的党籍问题!</P>
<>《洁白的明星--王莹》,李润新,中国青年出版社</P>
</DIV></FONT></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7 14:39:41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949年开国大典,戏曲研究院和文艺界的队伍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下。江新蓉看到一位身着粗呢制服,神情潇洒的首长朝他们的队伍走来,他看到队伍中的田汉、马少波等人便微笑着挥手说:“同志们好!”“总理,总理您好!”同志们兴奋得一拥而上,把周恩来围在中央。周恩来亲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遇到熟识的同志便亲切地交谈几句。当周恩来和江新蓉握手时,看到她的制服,笑着问:“看样子你是刚从部队转下来咯,是个新同志吧?”<BR>“嗯,我刚从山东军区调到研究院来。”“噢,从山东来,你叫什么名字?”周恩来剑眉一扬,微微偏着头很感兴趣地发问。“总理,她就是山东的赵华(江新蓉的原名)。”田汉笑着替江新蓉回答。周恩来点点头语调幽默地说:“赵华同志,我听说过你。”周恩来边说边朗朗地笑起来,大家都笑了。<BR>当周恩来了解到江新蓉的工作情况时,轻轻地摇着头说:“这不合适嘛,我建议你到戏校去工作,那里很需要人。你不要急于演戏,要抓紧学习。”说毕,周恩来转身对田汉等文艺界领导说:“北京刚刚解放,各方面的工作都才开始,有些还摸不着头绪,但我希望你们对人的安排要适当,应该慎之又慎!要知道我们革命队伍培养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接着周恩来又满面含笑地询问了文艺界的近况。警卫员一再催促,周恩来与大家挥手告别。同志们自动分成两行鼓掌欢送周恩来。<BR>“周总理!我们希望再见到您!”人群中有人含泪高喊。周恩来闻声止步回头笑道:“同志们再见,我们是老朋友喽,以后一定有机会再见面的!”</P>
<>1955年,中国派代表团赴北欧演出,出国前夕,周恩来亲自审定剧目。看完京剧《人面桃花》之后,他说欧阳老这个戏意境很优美,诗情画意。看戏时,我感到男女主人公就像是画中人一样。但是这样一幅美好的画卷,看到最后却让杜宜春死在舞台上,真遗憾!这样不好,和这个戏清新含蓄的风格很不协调,我建议把结尾改一下,可以浪漫一点嘛,不要破坏抒情的调子,带点轻喜剧的色彩好不好?“周恩来微笑着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欧阳予倩。”“总理您是很懂戏的喽,帮着出个点子吧。”欧阳予倩笑着说。其他人也围上去,七嘴八舌的各抒己见。周恩来踱了几步,站在舞台的1景片前,背手凝神望着一树桃花,片刻他转过脸,笑着随口吟诗:“今朝今日此门中,万树桃花一片红......欧阳老,能不能在这株桃树上做做文章?”“让杜宜春思念崔护,依树酣睡,梦中相会......。”欧阳予倩随说随比划着,显然他们的构思是想到一起了。周恩来朗声笑道:“我知道,欧阳老您是有办法的喽,您是个舞蹈专家,可以在这里编个桃花舞嘛!”欧阳予倩点头,满面带笑地说:“‘今朝今日此门中,万树桃花一片红’,总理,你这两句诗改得好,我就用在结尾喽。”这一次,边修改边排练直至深夜。</P>
<>《五彩舞台--我的京剧生涯》江新蓉口述,马文来、萧枫执笔,四川人民出版社</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DIV>1959年国庆之夜,周恩来陪西哈努克等外宾到天安门城楼西侧看空政的演出。空政的演员正演着,有人找空军带队的,李跃先跟着那人走到观众人群后边,看到了周恩来。周恩来看到李跃先来了,怕影响大家看节目,又往旁边走了几步,小声说:“你们今天晚上演得很好,有许多好节目。但是有个叫《四老汉》的不好......”</DIV>
<DIV>李跃先心里紧张,想总理要批评了。</DIV>
<DIV>周恩来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压低声音,不紧不慢,用一种亲切平和的语气,缓缓说道:“文艺演出不能只图廉价的笑声和掌声,趣味要高尚一些。你们那四个老汉,手里拿着那么长的大烟袋杆,吹胡子瞪眼睛,过于夸张了。过于夸张,就使人觉得虚假了。虽然也能引起观众的笑声,却让人笑得不舒服。也许当时笑了,过后想一想,就觉得心里不舒服。”</DIV>
<DIV>周恩来看着广场上欢腾的人群,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在塑造新中国农民舞台形象的时候,注意不能丑化农民,你们在创作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时,要吸取民族艺术的精华,推陈出新,不能庸俗......”</DIV>
<DIV>《长歌彩袖绘蓝天--空政歌舞团史话--1950—1966》,耿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DIV>
<DIV> </DIV>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957年8月2日,周恩来坐徐柏龄第一次驾驶的专机。飞机开始滑行后,只听驾驶舱门轻轻响了一下,飞行员们都站起来了。徐柏龄回头,惊喜地发现,周恩来已经站在他的身后。他连忙解开安全带,从座椅上转身站起来,拘禁而又目不转睛地望着周恩来。<br>“同志们好!”周恩来一边与飞行员们握手,一边亲切的向大家问好。张瑞霭大队长向周恩来介绍:“这位飞行员叫徐柏龄。”周恩来握住徐柏龄的手,用慈祥而深挚的目光注视着他,用带有淮安味道的口音关切地问:“徐柏龄同志,你是什么地方人?”“浙江!”“浙江是个好地方。今年多大了?”“25岁。”“好,年轻有为!”(3页)</P>
<>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从兰州飞往包头,参加包钢第一号高炉出铁的剪彩仪式。剪彩后,周恩来站在出铁口对面的高台上凝神看着出铁,不时与身边的同志高声交谈。周恩来欣喜地问:一次出多少铁?铁水送到什么地方?出一次铁用多少时间?周恩来关切地注视着紧张战斗的炉前工,询问陪同视察的包钢领导:工人每天的劳动时间是多少?劳动保护工作做得怎样?周恩来再三叮嘱:“要时刻注意工人的身体健康,要管理好这座大高炉。”(58页)</P>
<>10月16日,周恩来计划上午10点离开包头返回北京。专机做准备时,报务员接到北京民航区域调度室发来的紧急天气报告,说是张家口地区有雷雨。专程到包头实施飞行指挥的民航北京管理局政委王星吾,请包头航站立即通知包钢办公室,告诉总理晚一点出来。办公室的同志回答说:“周总理和乌兰夫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已经出发去机场了。”王星吾急忙到候机室门口恭候。周恩来刚下车,他立即迎上去,向周恩来报告:“张家口地区突然发现雷雨情况,一时飞不了,需要等待。”周恩来说:“你马上把徐柏龄和气象员叫来。”徐柏龄走进贵宾休息室时,看到周恩来正手抱双臂来回踱步。一见徐柏龄,便焦急地发问:“徐柏龄,怎么样,张家口地区有雷雨飞不了了吗?”徐柏龄报告说:“是的,需要等一下。”停顿片刻,徐柏龄补充说:“刚才在飞机上,我们用无线电同北京区域调度室通过话,他们说正在指挥一架准备在北京降落的航班飞机,飞到张家口实地观察天气,一会儿就会有消息。”得知机组的同志们积极努力地思考问题,想办法,周恩来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P>
<>过了一会儿,航站的同志进来报告:“根据航班飞机报告,张家口上空的雷雨是孤立的,专机可以绕行。”“那好,我们走吧!”周恩来招呼乌兰夫,起身走出候机室。专机于11时40分从包头起飞了。经过雷雨区时,徐柏龄同志乘务员王竹报,请周恩来看一下右边的雷雨云。周恩来侧目机窗外,笑着对王竹报说:“噢,真是挺厉害的。”40分钟后,专机降落首都国际机场。下飞机前,周恩来来到驾驶舱同飞行组的同志们握手道别,满意地对他们说:“张家口地区的雷雨确实很厉害,你们飞得很好,谢谢你们。”(61页)</P>
<>1959年,10月26日下午3时,全国群英大会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开幕。徐柏龄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结束后,中央领导接见大会主席团成员,周恩来走到徐柏龄面前时,民航总局政治部主任苏林介绍说:“他是......”周恩来微笑着连声说:“徐柏龄同志,我认识。我常坐他驾驶的飞机。”周恩来握住徐柏龄的手,又抖了一下右臂,再次用力握了握,:“徐柏龄同志,我祝贺你!”(66页)</P><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8 5:39:07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