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
周恩来不由分说,拉起陈友才,跑进隐蔽所。陈友才一看,隐蔽所太小,他怕自己进去周恩来活动不方便,又想出来。周恩来把他拉回来,自己站在门口用身体挡住他。就在这时,炸弹响了,刚才周恩来理发的那间房子被炸塌了。
</P>
<>肖华当年在苏区时也类似这个情况,很多年以后,还有人打趣肖华说他这条命是周副主席给救的.</P>
<>1963年5月12日,周恩来到上海召开调查“跃进”号沉没原因准备工作汇报会。当海军副参谋长傅继泽汇报到编队领导干部时,周恩来问:“怎么都是舰队的副司令、副政委?舰队司令、舰队政治委员呢?”接着周恩来严肃地说:“这可不行呀!毛主席对这次调查很关心,很重视。你们不是说为什么我非要亲自来吗?因为它已成了国际事件了。能不能查明‘跃进’号沉没的原因,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国威、我军的军威。对于这样的大事,我当总理的要抓,你们这些当司令、当政治委员的,也要亲临第一线,不能只是交给第二把手、第三把手!”东海舰队司令陶勇马上说:“我们亲自去!”周恩来微笑着点头,说:“好,对于重大问题,我们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出马,这要成为一条规矩。”周恩来又强调说:“主要领导干部不但要亲临第一线,还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问题不放,要一抓到底。”<br>已经下午2点了,周恩来仍详细询问着各方面的准备情况。傅继泽考虑到周恩来下飞机后一直没有休息,就提议说:“总理,该吃午饭了,吃完饭再谈吧?”周恩来惊讶地问:“你们还没有吃饭呀?”(120页)</P>
<>周恩来走进指挥舰,来到报务班,和战士们交谈,周恩来关心地问:“你们的收发报机能不能同北京联系上?”战士们肯定的回答:“能!”周恩来又问:“你们军舰一旦受到损坏,没有电,通讯联络怎么办?还能不能跟北京沟通联络?”军士长如实回答:“不能。”周恩来没有批评大家,只是讲了一个在战争年代用手摇发电机保证通讯畅通的故事。尔后,他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是在公海执行任务,又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要及时报告中央,中央也会及时下达处置的指示。通讯联络搞不好,可要误大事啊!”(121页)</P>
<>1964年4月14日晚,周恩来等人在人民大会堂的小礼堂,看海政话剧团的话剧《海防线上》。演出之前,周恩来对海军文化部长陈斐琴说:“听说你们至八十中全会的决议印在节目单上,没有介绍剧情,是保密吧?”陈部长赶紧解释:“我们想努力体现十中全会的精神,但剧本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剧情观众一看就会清楚的。”(第二天,团里改印了节目单。)第一场开始时,周恩来问:“灯柱后边天幕上是什么?是海岛吧?”陈部长说:“是海岛的礁石。”周恩来说:“海岛不在海里,搞到云彩里去了。”《海防线上》后几场有一段剧情:哑女马小鸥和母亲(一位女教师)见面。周恩来有些激动感叹地说:“女教师应该给哑女以母爱,把她感化过来。作者是不是怕人家说她立场不稳呀?其实女教师一出场,立场态度就是很清楚的,观众对她不会有什么怀疑。”(142页)</P>
<>1966年3月3日,周恩来和陈毅在人民大会堂的小礼堂观看海政话剧团演出的《夜海战歌》。序幕开始,周恩来看到天幕上海水翻腾,不住点头,说:“好,好!壮观,壮观!”看到女民兵上场后,周恩来说:“这些女孩子都没有光过脚吧。你看她们的脚跟,到海南岛去(话剧团将要去海南拍《赤道战鼓》),就可以光脚锻炼锻炼啦。”演出中,周恩来指着天幕上的幻灯背景说:“为什么帆船靠岸了还扬帆?”(148页)...</P>
<>1969年核潜艇研制进入关键阶段。10月10日晚,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员听取汇报。深夜12点,服务员送来面包。周恩来一边让大家吃面包,一边问服务员:“他们的司机吃什麽?”服务员回答说:“他们吃的是肉丝面。”周恩来满意地说:“司机辛苦,应该吃好点。”(214页)</P>
<>1970年7月16日,周恩来约有关人员9点开会。8点半,当与会人员到达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已经作在那里看汇报提纲。核潜艇工程办主任陈右铭快步走到周恩来面前:“总理来得这麽早?不是9点开会吗?!”周恩来说:“晚上睡不着。昨天刮风,我起来看了看天气。”人到齐以后,周恩来说:“我早上起来问了问天气预报,11点以后天气才好。吴法宪同志,请你派我的专机送他们去那里,搞诉军区机场准备好午饭。10点半钟就由这里直接到机场去,11点就起飞。”离开会场时,周恩来握着彭士禄(模拟堆总设计师)的手,满含深情地问:“你的祖母,她怎麽样了,有消息吗?”彭士禄哽咽着说:“她已经85岁了,总理,我真担心她挺不下来.”周恩来沉吟一会,对彭士禄说:“你无论什麽时候,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住你是海丰人,你是彭湃的儿子,记住了吗?”(217页)</P>
<>《共和国领袖与海军》,吴殿卿,袁永安,赵小平主编,2000年11月,海潮出版社。</P><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5 10:55:04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一天,正在延安的周恩来叫何启君到他的窑洞去。何启君走进窑洞时,周恩来正在整理行装。看到何启君,周恩来神情自若地站起来,把唯一的座椅让给何启君,他自己坐在门口的一只皮箱上。(74页)</P>
<>50年代当时的天津教育局长何启君,参加天津市干部俱乐部的一个舞会。周恩来温和地对何启君说:“你到北京去的时候,怎么不去我那里,见见!”何启君嗫嚅着:“现在可不比当年红岩村。”周恩来依然神态随和,说道:“怎么?侯门深似海吗?”何启君不知如何作答。周恩来神色庄严起来,一字一句地讲道:“你是教育局长,知不知道南开中学将要开辟一间所谓‘周恩来纪念室’?你负责,马上通知他们,不要这么做!你负责办好!”(76页)</P>
<>1943年2月7日下午,在红岩二楼宋平和陈舜瑶夫妇的房间里,周恩来和大家闲谈,说起《红楼梦》。周恩来逐一询问:“你们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所塑造的人物,谁最好、最可爱、最成功?”“我看林黛玉写得最好,最可爱......”“我看史湘云塑造得好,性格可爱,她......”“我认为贾宝玉写得好极了,这个人物......”“我以为写探春还是有精彩之笔,把她写得很能干......”这时何启君说:“我喜欢薛宝钗。因为她是性格温顺而知礼,又不尖酸刻薄......”好几个人当场笑了起来。“你读过《红楼梦》没有?读过多少遍?你了解这本书吗?”周恩来显然不以为然,对何启君轻轻笑着说。(239页)</P>
<>1942年,何启君得了肺结核,在红岩休养。一天,周恩来去红岩专程看望这些休养的病人。他和何启君谈了不少话。先问病情,此问治疗,再问心情如何。接着又说了一些趣事。临去时,又异常温和、极其关怀地说:“养病嘛,要靠达观、乐观的胸襟。要有信心,去同病魔战斗。注意生活的规律化......”<br>不久,何启君病情好转,就和张颖两人经常纵声高歌,弄得需要安静的华岗写不了东西。于是华岗就向周恩来诉苦,说是领导委托他写的文章,写起来不顺利,何启君整天价唱唱唱......这天,何启君从“休养所”到办公楼,走进一楼办公室,看到周恩来正打电话,何启君正想退出去。“站住!”周恩来严肃地叫住了他。何启君本能地恭恭敬敬地站住了。“为什么要你好好养病,你却整天地高声唱歌!你住的是‘休养所’,那里都是老弱和病人,你不好好养病,怎么还打扰别人!难道‘休养所’不该保持安静吗?特别是午休时间,你大声歌唱,你不讲点纪律吗?”(251页)</P>
<>《情系延安》,何启君,新华出版社,1998/4</P><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0 8:56:29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哈哈哈</P>
<>总理太逗了,我的天。</P>
<DIV>1969年12月28日,周恩来对北京市交通管理工作指示:东西长安街,市区环行路和主要街道,以及五棵松向北至西郊机场岔口,都应将快慢车道标志加粗、标清,使之醒目:此外,人行横道标志也应清晰明了,长安街中心的“安全岛”也要恢复起来。(341页)</DIV>
<DIV>1970年5月14日,周恩来在听取有关故宫博物院管理情况汇报时,指出:故宫内要住人专门管理、维修,以保存好文物、房屋。我跟文化部军工宣队负责人谈过,故宫这么大,人少了管不过来,可以派军队去,一面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历史和文物知识,一面打扫卫生,检修房屋。故宫建筑不像古希腊石头建筑,是木制的,容易坏。因此,要给部队同志讲清政策,切实加以保护。(366页)</DIV>
<DIV> 1972年,得知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一工作人员因写信反映江青脱离群众,搞特殊化而受到审查后,指出:人家说的是事实嘛,既然是事实,又为什麽怕别人说呢?当即瞩咐秘书通知写信人所在单位,解除对该工作人员的审查。(569页)</DIV>
<DIV>1974年2月1日对公安部门一则题为《被蒋特利用的四名少年女学生在广洲向我自首》的材料批示:“既然教育释放这四个十五六岁年轻初中生的女子回港,又要在港澳报纸上揭露蒋特卑鄙手段,这不是使这几位年轻女学生受威胁恐吓吗?甚至会闹出人命或暗害(事)。为何公安部门不加制止或指示另定办法?太不够慎重了!”批示请华国锋(公安部长)阅办此事。(649页)</DIV>
<DIV>《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文献,1997/5</DIV>
<DIV> </DIV>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DIV>1974年3月30日,张春桥的妹妹张佩瑛在上海一家医院做手术时突然死亡,事故原因是术前麻醉时,医生方兆麟过于紧张和疏忽。当时的上海市革委会负责人打电话向张春桥请示,张春桥提出3点:1.丧礼要尽量简朴,不要超过一般工作人员;2.不要去整这次医疗事故的医生;3.不幸的消息暂时不要通知母亲。然而私下里,张春桥却写信给他的儿子,要上海市革委会调查这件事。王秀珍得到指示后,立即成立调查组。调查组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后认为,这次事件纯属医疗事故,方兆麟医生从未有过政治问题。但王秀珍对结论非常不满,认为这个调查组严重右倾,从工宣队充实了一些人,于是方兆麟的一家及亲友都变成了被审查的对象,由于方兆麟坚决不承认,无法结案,王秀珍把方兆麟关押在秘密监狱里。方兆麟的家人继续寻找申诉机会,直到1975年深秋,周恩来得知此事,就把张春桥叫来对他说道:“在医疗界出医疗事故是难免的,医生要吸取教训。但是,因为死者是你的亲戚,你就那样做,恐怕不妥。”张春桥无言以对。不久方兆麟被释放出狱。</DIV>
<DIV>《[文化大革命]中的名人之升》,温乐群,郝瑞庭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8(317页)</DIV>
<DIV> </DIV>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div><p><font size="5">1945年2月5日上午,郭沫若从重庆市区来探望徐悲鸿。他带来了延安的红枣和小米。“悲鸿,这是周恩来先生从延安带回的,他托我送给你,并嘱我转致他的问候。他实在太忙,不能亲自来看你,十分抱歉。”(293页)</font></p><p><font size="5">1946年,徐悲鸿因为接受了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一职,北上之前在上海看望郭沫若并告别,将要离开时,周恩来来了,他热情地迎上来,伸手和徐悲鸿廖静文握手。听说徐悲鸿要去北平,他立即兴致勃勃地说:“好呵!应当去。”他满含笑容对徐悲鸿说:“我希望你把北平艺专办好,为人民培养一批有能力的美术工作者。”他还顺便提到他对北平的怀念。(327页)</font></p><p><font size="5">1949年,在北京饭店的一次宴会上,周恩来穿过人丛,走到徐悲鸿面前。他容光焕发,紧握徐悲鸿的手说“我们又见面了!”他微微扬起头,笑得更欢畅了。他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徐悲鸿身边,向老朋友那样,询问徐悲鸿的健康,询问美术界的情况。他听完徐悲鸿的简短叙述后,带着沉思的表情说:“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南京上海和全国很多地方还没有解放。你在美术界的影响很大,希望你继续做更多的工作。”他站起来,同时充满感情地,几乎是温柔的说:“你还要好好地注意健康啊!”(361页)</font></p><p><font size="5">1953年,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徐悲鸿在西花厅和周恩来交谈。徐悲鸿谈到美术界的情况;谈了国画的发展、继承和借鉴问题;也谈到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周恩来点头表示同意,并微笑着说:“一切艺术都应当随着时代发展,停滞了就没有生命了。国画吸收西方绘画的某些优点,便会更加丰富。”他思索了一会儿,继续说:“国画以后也不一定叫国画,对其他画种来说,有唯我独尊的意思。”徐悲鸿说:“我们中央美术学院叫它彩墨画。”周恩来含笑点头。随后徐悲鸿又谈到画家的品德问题和美术教育方面的问题。徐悲鸿认为,任命美术院校的领导时,应当考虑德才兼备的人。周恩来完全同意徐悲鸿的意见,频频点头。徐悲鸿告辞时,周恩来谆谆嘱咐他保重,并亲自送他到汽车旁,搀扶他上了汽车(当时徐悲鸿已经半身不遂)。(403页)</font></p><p><font size="5">徐悲鸿去世后,几位画家描绘徐悲鸿的遗容,雕塑技术工人吉文升提着石膏和工具,准备从徐悲鸿头上翻制面膜。周恩来站在徐悲鸿遗体旁,低声问吉文升:“你有没有把握翻好?”吉文升肯定地说:“有!”周恩来又亲切地嘱咐他小心仔细.然后他及其沉重地说:“徐悲鸿的死是一个永远无法补偿的巨大损失!为什么让他带病从早到晚开会?以后决不允许再有这种情况发生!”他的声音发着微颤,既沉痛,又严峻。他缓慢地转过身来,嘱咐身边的周扬(当时的文化部长),要他守候徐悲鸿的遗体入殓。(409页)</font></p><p><font size="5">《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廖静文,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8</font></p></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8 5:12:52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他思索了一会儿,继续说:“国画以后也不一定叫国画,对其他画种来说,有唯我独尊的意思。”徐悲鸿说:“我们中央美术学院叫它彩墨画。”
</P>
<>我记得总理建议说应该叫: 中国画.</P>
<>打个问号在这里,待查.</P>
<>1975年1月13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张随枝(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副处长)很早就到人民大会堂,监查会场内各点的警卫安全情况。不料,周恩来比他更早,已经在检查各处的情况。当张随枝走到东大门时,周恩来叫住了他。张随枝走过去,周恩来说:“你这个张随枝怎么搞的?你知道代表们来时,大部分人是分散进入大会堂的,这里的灯光这么亮,外边的人看到会猜里边有什么大的活动,人们就会聚集到大门口围观,影响代表们的出入,这你难道没有想到吗?”张随枝立即派人把各门窗的门帘窗帘拉上,这样既保持了代表们进入大会堂的光线亮度,又使外边的人看不到大会堂的灯光。周恩来满意地点了点头。周恩来没有休息,到主席台上检查了每个座位、名签,又到休息室仔细检查了一遍。</P>
<>张随枝走到东门里代表休息大厅时,周恩来正在那里和代表们谈话,看到张随枝,对他说:“张随枝同志,牟森(新闻电影厂摄影记者)、杜修贤呢?”张随枝回答:“刚才还看到他们......”周恩来说:“你派人把他们找来。”不一会儿,牟森和杜修贤来了。周恩来看到他们,站起来把他们迎到休息厅靠边一排空着的椅子上坐下。张随枝想,大概总理要给他们交待什么任务,正准备离开,刚转身,周恩来把他喊住了:“张随枝,你怎么走了?你过来,坐在这里。”说着,指了指他身边的一把椅子。张随枝连忙走过去,坐在周恩来左侧。周恩来对牟森和杜修贤说:“我作报告时,你们拍了多少镜头,拍了多少新闻片,在别人作报告时也应照多少,一个也不能少!要是少了,我可找你们负责。你们听懂了吗?”牟森和杜修贤一下领悟了,忙一叠连声地说:“听懂了,听懂了。我们按照总理的指示办。”张随枝想:这是总理在向他们交待任务,与我无关,我的任务可能在后边,总理另有指示。只听周恩来又说;“你们要办好。今天向你们交代的事,有张随枝来作证。”张随枝明白了,这是周恩来为了不给当时的“四人帮”留下把柄,有机可乘。后来才知道是张春桥作修改宪法的报告。(217页)</P>
<>《红墙内的警卫生涯》,张随枝,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2</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br/><p><font size="5">1940年9月下旬,周恩来鉴于半年来局势复杂,人心浮动,一些知识分子思想陷于混乱,决定去重庆北碚和大家座谈一次。他派沙汀、叶以群先一步去安排。<br/><br/>&nbsp;&nbsp;&nbsp;&nbsp;北碚有林语堂回国后购买的一所院落,8月份林去美国,把房屋连同家具都借给“文协”使用。这所房子成了正式的分会会址。沙汀见到住在这儿的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艾青。沙汀与他谈了此行的目的,并探问他愿不愿意去延安。艾表示可以考虑,要求同周恩来谈一谈。周恩来徐冰一行,9月24日夜到达北碚。原订下午到的,在城里耽搁了,连晚饭都没顾得上吃。这时候街上好一点的饭馆都已关门,沙汀、叶以群就领他们随便找了家小馆子用餐。饭后,周恩来执意乘车去拜望陶行知,然后才去北温泉歇宿。<br/><br/>&nbsp;&nbsp;&nbsp;&nbsp;第二天清晨,沙汀约艾青一块去见周恩来。艾青一听说周昨晚就到了,而沙汀却没有按原约马上关照他,便发了脾气,几乎就要因此不赴会了。诗人发脾气,小说家只好劝解,好说歹说,总算把他劝去见了周恩来。可是,等艾青从周的房间出来,脸上的表情大变,异常的兴奋,动着感情对沙汀连声赞扬周恩来的言谈风度。(106页)</font></p><p><font size="5">皖南事变后,沙汀的儿子杨礼患了中耳炎。他每每领着进城就诊,完毕,送回家,还要过江再去曾家岩。一次,就诊后时间已晚,只好带了孩子开会,把他安排在会议室的长椅子上。周恩来最先发现小杨礼已经睡去,吩咐警卫员去取毛毯给孩子盖上。散会后又派车让父子俩随冯乃超到文工会过夜。<br/>&nbsp;&nbsp;&nbsp;&nbsp;到了1月底的一天,沙汀向徐冰汇报后,徐问起他的打算,他便决然地说出想回安县的意思。<br/><br/>&nbsp;&nbsp;&nbsp;&nbsp;徐冰没有提出异议。反倒详细地问起他在故乡的社会关系,隐蔽下来从事写作的安全程度。当知道他舅父郑慕周的地位和开明态度后,就同意了他的计划。只是反对沙汀与地方党发生关系,主张把组织关系保留在南方局。徐冰说:“决定了就赶快动身吧!为了你们老不动身,恩来同志这一向觉都睡不好呵!”<br/><br/>&nbsp;&nbsp;&nbsp;&nbsp;临走前,徐冰突然阻拦道:“不跟恩来同志见见面就走啦?”<br/><br/>&nbsp;&nbsp;&nbsp;&nbsp;这当然是沙汀的心愿。不一会儿,周恩来迈着潇洒的快步走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我听徐冰说了你的情况,我同意你的决定。回去以后要多加小心!”<br/><br/>&nbsp;&nbsp;&nbsp;&nbsp;沙汀看着一年来他的这个上级,英武的两条剑眉,事变以后由于日夜操劳显得消瘦的脸庞。临事好激动的他嗫嚅着,说出预先没有想到会说的话:“安家以来,我很少进城跑工作了……”<br/><br/>&nbsp;&nbsp;&nbsp;&nbsp;周恩来爽快地打断了他:“你住在乡下写东西,当然就少有时间进城了嘛!东西写得怎样了啊?”<br/><br/>&nbsp;&nbsp;&nbsp;&nbsp;他的手还被周恩来握在手里摇着,觉得越来越热了。(112页)</font></p><p><font size="5">《名家简传书系--沙汀》,吴福辉,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4</font></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8 5:11:53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