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记得1956年10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访,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陪同他到外地参观访问。在长春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时,正遇上制片厂在拍摄新凤霞主演的戏剧故事片《刘巧儿》。宾主一起坐在摄影棚里观看拍摄的场面,正看得很有兴趣时,陈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把稿子送到周恩来手中,并说要往北京打电话发稿。陈寰当时心里还怕他看完演出再看稿,可是周恩来毫不犹豫地接过文稿边看边改,很快就把稿子递还给陈寰。(44页)</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1957年12月,缅甸联邦的两位副总理吴巴瑞和吴觉迎分别率领两个代表团来访,并在北京会合。12月14日,周恩来陪同他们到杭州、上海访问。到达杭州后,他就请客人到西湖有名的楼外楼进午餐,然后,又同他们一起步行到孤山放鹤亭观赏风景,其后又到平湖秋月欣赏西湖的美景。晚上,先到毛主席住处介绍外宾情况,外宾离去后,又同毛主席谈到深夜,然后又会见地方负责人,听取汇报,几乎没睡觉。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又陪同外宾飞到上海。一到上海就同客人一起登上上海大厦的顶楼俯瞰上海全景。那天下午缅甸的两位副总理分头活动。吴觉迎参观工厂,周恩来陪同吴巴瑞参观上海市少年宫,观看少年儿童的课外活动,孩子们见了周恩来就团团围住不肯离开。从少年宫出来,便到江南电影制片厂参观,直接进了摄影棚。摄影棚里正拍摄《林冲雪夜奔梁山》的一场戏。演员们的表演很精彩,周恩来很高兴,边看边向吴巴瑞介绍剧情。<br/> 拍完这一场戏后,周恩来和吴巴瑞走到山神庙前同演员们握手,称赞他们演得好。摄影记者随即上前照相,周恩来向场外站着的一群年轻演员招手说:“来,来,咱们一起照个相。”场外的人立刻围了上来。周恩来一边同他们照相,一边同他们讲话,陈寰把他的话记了下来写进稿子里,由于距离较远,听得不全。<br/> 在休息室里,周恩来陪同客人坐下来,同接待人员谈话。因为用了周恩来的谈话,应该得到他的同意。陈寰急着发稿,站在旁边,很想把稿子送给周恩来,又怕打断了他同别人的谈话,迟疑不决。周恩来一抬头看见陈寰手里拿着稿纸,明白了她的意思,就伸手向她要稿。陈寰高兴极了,赶紧把稿子送过去,周恩来仔细看了他的稿子,又要过他的钢笔一字一字地改,改着改着觉得纸上太小写不下了,就看着陈寰问:“还有纸吗?”陈寰紧张了,因为只拿了那一张稿纸,两手空空,东张西望也不知向谁要纸,心里很急。这时,站在周恩来身后的一位女服务员拿了几张预备擦碗碟的小方形粗纸片送给周恩来说:“这纸行吗?”周恩来接过去,在两张小纸片上写满了字。写完后连陈寰的稿子一起送给她说:“这是我的原话,加上去。”又说:“写新闻要有内容,也要生动活泼。”陈寰发窘地笑了。接过稿子急忙看周恩来是怎么给她改的。周恩来在两张小纸片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因为纸小字多,字句、段落都连在一起。可是周恩来却用符号把段落分开。</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周恩来非常注重外交礼仪。那些年,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来访,宾主都在机场或火车站上讲话。他每次到机场欢送客人时,总是向着盘旋在空中的飞机招手致意,一直到看不见飞机的影子才离开,不管夏天的烈日当空,还是冬天的风寒雪冷,始终一样。例如缅甸的两位副总理来访,吴巴瑞副总理比吴觉迎副总理先离开中国。12月16日,周恩来在上海虹桥机场为吴巴瑞送行。天气很冷,周恩来仍然在机场致欢送词,同吴巴瑞握手道别,送他上了飞机。就在周恩来向空中盘旋的飞机招手时,陈寰向周恩来要他的讲话稿。周恩来一面挥动右手,一面用左手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了讲稿给她,同时说:“有点改动。”陈寰拿过来一看,果然是他亲手改的字,改动的不多。(48页)</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流光漫忆-一个女记者的人生旅程》,陈寰,新世界出版社,2003/11</font></p><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8:40:0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