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陈锦俶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1950年。对内对外,周恩来都是很注意礼节的一个人,他每次都提前到,同在场的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走到陈锦俶这里时,她心里很兴奋,也有点害怕,出于自卑的心理,不由自主就往后缩。总理主动来到她面前,看到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就摸摸她的脑袋:“小鬼,你叫什么名字?”她一紧张,话都说不出来。周恩来一看她紧张的样子,又摸摸她的脑袋,握握手,笑笑就走了。后来第二次再见的时候,周恩来问她,陈锦俶就放松了,大声告诉周恩来名字。第三次见面,周恩来就能喊出她的名字了,以后周恩来什么时候看到她都是“小陈小陈”地招呼。(46页)</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有一次陈锦俶她们跟另外一个代表团参观访问,大家都在休息室。周恩来很注意观察,他就坐在他的位置上看到对面有一个镜子,他说:“小陈啊,过来过来,你坐在我的位置上,看看对面的镜子,从镜子里面拍外面的景色怎么样啊?多美啊?”由于那时的镜头不能自动对焦,都是估计的。陈锦俶说这个不好拍,怕拍虚了。周恩来走出休息室,上了阳台,看看外面之后,他又喊:“小陈,来这里,从这里看出去怎么样?”这次陈锦俶拍了,效果很好。周恩来经常对她们说:“你看,你们做的片子,不要老是拍人,也要拍景,要人景交融。”(48页)</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俯仰之间--中国三代女摄影师的记忆》,雷震霖主编,华龄出版社,,2006/1</font></p><p><br/><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有一次周恩来陪奈温总理到外地参观访问,陈锦俶一路跟随他们拍新闻纪录电影。有一次在上海拍上海民兵大练兵,去了两个摄影师。每次拍片都是有分工的,男摄影师是以拍群众场面为主,陈锦俶的任务就是拍领导观看演出这些镜头为主。她一直等着能拍一个比较精彩的,能够反映我们领导人光辉形象的镜头,等了一会儿,周恩来就把她叫过去了。周恩来说:“你为什么老对着我们领导,你为什么不去拍群众,这大练兵的场面多好啊,你为什么光拍领导不拍群众?”陈锦俶就做了解释:“我们是有分工的,我的任务就是拍领导看,我们另外有人就是拍群众,将来上下一结合,这个影片就生动了。”周恩来马上跟奈温解释,她的任务就是要拍好咱们俩的镜头。他们俩当时就很高兴地说话,陈锦俶当时就抢了这个镜头,抢完镜头她就走了。他俩都笑了,说她完成任务了。</font></p><p><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4-07/30/content_1678845.htm" target="_blank"><font face="新宋体" size="3">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4-07/30/content_1678845.htm</font></a><font face="新宋体" size="3">,2004年07月30日 13:26:50 来源:新华网,《陈锦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辟儿童电影的市场》<br/><br/><br/>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8:49: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