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小气JJ 夏安</P>[em23]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陈锦俶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1950年。对内对外,周恩来都是很注意礼节的一个人,他每次都提前到,同在场的新闻单位的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走到陈锦俶这里时,她心里很兴奋,也有点害怕,出于自卑的心理,不由自主就往后缩。总理主动来到她面前,看到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就摸摸她的脑袋:“小鬼,你叫什么名字?”她一紧张,话都说不出来。周恩来一看她紧张的样子,又摸摸她的脑袋,握握手,笑笑就走了。后来第二次再见的时候,周恩来问她,陈锦俶就放松了,大声告诉周恩来名字。第三次见面,周恩来就能喊出她的名字了,以后周恩来什么时候看到她都是“小陈小陈”地招呼。(46页)</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有一次陈锦俶她们跟另外一个代表团参观访问,大家都在休息室。周恩来很注意观察,他就坐在他的位置上看到对面有一个镜子,他说:“小陈啊,过来过来,你坐在我的位置上,看看对面的镜子,从镜子里面拍外面的景色怎么样啊?多美啊?”由于那时的镜头不能自动对焦,都是估计的。陈锦俶说这个不好拍,怕拍虚了。周恩来走出休息室,上了阳台,看看外面之后,他又喊:“小陈,来这里,从这里看出去怎么样?”这次陈锦俶拍了,效果很好。周恩来经常对她们说:“你看,你们做的片子,不要老是拍人,也要拍景,要人景交融。”(48页)</font></p><p><font face="新宋体" size="3">《俯仰之间--中国三代女摄影师的记忆》,雷震霖主编,华龄出版社,,2006/1</font></p><p><br/><font face="新宋体" size="3">有一次周恩来陪奈温总理到外地参观访问,陈锦俶一路跟随他们拍新闻纪录电影。有一次在上海拍上海民兵大练兵,去了两个摄影师。每次拍片都是有分工的,男摄影师是以拍群众场面为主,陈锦俶的任务就是拍领导观看演出这些镜头为主。她一直等着能拍一个比较精彩的,能够反映我们领导人光辉形象的镜头,等了一会儿,周恩来就把她叫过去了。周恩来说:“你为什么老对着我们领导,你为什么不去拍群众,这大练兵的场面多好啊,你为什么光拍领导不拍群众?”陈锦俶就做了解释:“我们是有分工的,我的任务就是拍领导看,我们另外有人就是拍群众,将来上下一结合,这个影片就生动了。”周恩来马上跟奈温解释,她的任务就是要拍好咱们俩的镜头。他们俩当时就很高兴地说话,陈锦俶当时就抢了这个镜头,抢完镜头她就走了。他俩都笑了,说她完成任务了。</font></p><p><a href="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4-07/30/content_1678845.htm" target="_blank"><font face="新宋体" size="3">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4-07/30/content_1678845.htm</font></a><font face="新宋体" size="3">,2004年07月30日 13:26:50  来源:新华网,《陈锦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辟儿童电影的市场》<br/><br/><br/>&nbsp;&nbsp;&nbsp;&nbsp;</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8:49:25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font size="3">有一次陈锦俶她们跟周恩来到天津视察。将近下午一点,大家以为得回到宾馆才能吃上饭。没想到周恩来直接进了南开大学的食堂。一进门周恩来就问:“师傅,还有什么吃的没有啊?”师傅说:“有一锅刚蒸出来的窝头。”周恩来说:“好,就在这里吃,我出钱,大家每人再加一碗鸡蛋汤。”大家都围着坐下来之后,周恩来一看,咦,司机没来,赶快派人把他找来一起吃饭。(46页)</font></p><p><font size="3">一次周恩来陪同奈温访问,回京以后,下了飞机,外交部的人就对陪着去的摄影师等人说:“总理还有活动,在这边吃,你们没有什么拍摄任务了,是不是就先走?”大家收拾东西,刚上车,外交部礼宾司的人就跑过来了:“别走,别走,记者都别走今天中午周总理请客,你们走了,总理科就罢饭了。”大家回到候机厅,一看周恩来和陈毅都坐在桌边生气呢,谁都不说话,沉着脸。看到大家进来,周恩来和陈毅立刻站起来,招呼大家坐下一起吃。看谁来了,谁没来,哪个单位来了,哪个单位没来当时广播电台有个女记者没到。周恩来就问:“哪去了?”大家到处找,一直等到这位记者来了坐下,周恩来才说,吃饭吧。陈锦俶和于立华跟周恩来陈毅一桌。周恩来笑着招呼大家:“今天,陈老总请客。”请什么,吃面条,吃饭时,周恩来和大家聊天,他指着于立华问陈锦俶:“小陈,这是谁呀?”陈锦俶向周恩来作了介绍。周恩来笑了:“你们都很年轻啊,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然后招呼大家:“都吃饱了啊,别回家再吃去。”</font></p><p><font size="3">在这之后的一次,有一次要拍周恩来会见外宾,记者先去人民大会堂等着,于立华觉得没事可做,就走出来看看,刚拐过屏风,周恩来就迎面走过来。于立华正犹豫是应该先打招呼还是等总理先说话,这时周恩来已经笑着走过来向她伸出手;“小于,你好吗?”于立华高兴地说:“总理好。”(119页)</font></p><p><font size="3">《俯仰之间--中国三代女摄影师的记忆》,雷震霖主编,华龄出版社,,2006/1</font></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8:49:56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font size="3">外事拍摄时,记者的车一般都在前面,有一次车太多,记者的车堵上了,陈锦俶抱上机器就往前跑,经过周恩来的车时,周恩来就喊:“小陈,小陈,别跑了,坐我的车!我的车快!”</font></p><p><font size="3">有一次周恩来去天津,听说周恩来要来跳舞,很多女孩早早就来了。舞会开始了,那些女孩都往前跑,想和周恩来跳舞。周恩来跳舞时总要和人聊聊天,这回有点受不了了。周恩来就向陈锦俶和舒世俊两个女摄影师暗示:“小陈啊,小舒啊,快来救驾!”陈锦俶和舒世俊在别的女孩和周恩来跳舞时,一般在旁边看着,接到周恩来的暗示,两人就跑过去,请周恩来和她们跳舞。(48页)</font></p><p><font size="3">《俯仰之间--中国三代女摄影师的记忆》,雷震霖主编,华龄出版社,,2006/1</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8:50:29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font size="3">196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准备拍摄第一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时,关于用什么标志作厂标的的问题,争论了将近一年也没确定。有人说用工农兵,有人说用工农兵加天安门,等等。北影厂的军代表趁一次请周恩来审查新闻片的机会,将这个极简单又棘手的问题交给周恩来。“工农兵?工农兵和天安门?有工农兵在上面就是为工农兵服务,没有工农兵就不是为工农兵服务了?不是形式主义嘛!我认为用天安门就可以了,厂在北京嘛,有鲜明地域特点。”这场争论到此结束,天安门标志沿用至今。(422页)<br/>《实话实说红舞台》,顾保孜,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5</font></p><p><font size="3">1963年3月12日下午,中央电台播音部的全体人员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其实是吃饭,林如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宴会期间,周恩来挨着桌子敬酒。不一会儿,林如听到周恩来和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在争吵。周恩来在大声说:“不,我要喝酒,我不喝水。”服务员很严肃地说:“不行,总理,您真的不能再喝了,您喝的太多了。”周恩来继续坚持,后来周恩来还是喝酒而不是喝水。(82页)<br/>《话筒前的人生--著名播音艺术家林如和她的播音生涯》,姚喜双,苏海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5</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8:51:06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font size="3">1959年7月1日,周恩来邓颖超一起登上庐山。接待委员会安排周恩来住在442别墅,上下两个大客厅。周恩来听说将他安排在442别墅,笑了起来:“当年那可是蒋介石特意为马歇尔将军安排的好地方啊!其他几位副总理呢?”他问方志纯。江西省接待委员会主任方志纯(方志敏的弟弟)急忙解释:“他们都安排在直属招待所,我也住在那里,便于工作。”“开会一起住招待所很好啊!”周恩来的一双大眼睛充满着笑意。邓颖超也在旁边说:“蔡大姐也住在招待所吧,我想和她一起住。”方志纯忙向杨尚昆请示,安排周恩来邓颖超住在直属招待所,即今天的庐山宾馆。</font></p><p><font size="3">原本为周恩来安排了一辆苏联进口的吉姆车。但周恩来坚持坐国产车,那辆国产车的噪声较大,有可能是变速箱有问题。方志纯连忙和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省长邵式平汇报,三人连夜一起找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楼绍明,调出一辆德国名牌小轿车。第二天,周恩来一出门,看到这辆黑色小轿车的第一句话:“这么漂亮的车,哪里来的?”方志纯事先带着楼绍明一起来直属招待所,楼绍明红着脸向周恩来汇报了前因后果。周恩来笑着说:“江西同志的盛情我领了,这次国产车我是坐定了,不用换。”德国小轿车原路返回。没过两天,周恩来问方志纯:“方志纯同志,这辆车突然没有噪声了,怎么回事?”周恩来的眼睛里含着笑意,更带着严厉。“我们请师傅修了修。”方志纯模棱两可地说。“不对吧,我向司机同志做了深入了解,你们是将德国发动机换过来了。怎么能这样做呢?一点噪声,国产车就不能坐吗?”周恩来声音不高,方志纯却低下了头。“请换过来,好吗?”一天之后,周恩来又坐上那辆国产车。</font></p><p><font size="3">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8月底的一天晚上10点多,周恩来给叶剑英的住处打电话,秘书王守江接的电话。周恩来亲切和蔼地问:“王秘书,叶帅睡了没有?”王守江如实相告:“叶帅刚刚睡下。”周恩来笑了:“你把他叫起来,在家等着,我派车去接他。毛主席要见他,机会难得啊!”王守江激动地说:“我马上告诉叶帅。”王守江轻轻的走近叶剑英身边:“总理刚才来电话。”叶剑英马上起来穿衣服,问:“有急事吗?”“是,毛主席要见您。”“好,好。”十分钟后,中央警卫局的两位同志到了。其中一位是后来在叶剑英身边的马西金。那天晚上天阴,大雾弥漫,马西金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拿着手电筒在前面带路。叶剑英几次要马西金上车,马西金认真地说:“总理再三交代,路滑看不清楚,一定要提马灯在前面。”</font></p><p><font size="3">《庐山档案--毛泽东与名人在庐山》,马社香,人民出版社,2006/5</font></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8:52:07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小气JJ。。。</p><p>不理我[em24]</p>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虞美人草</i>在2006-9-15 12:27:06的发言:</b><br/><p>小气JJ。。。</p><p>不理我[em24]</p></div><p>免礼平身[em16]</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在一次核试验前,邓稼先去向周总理汇报,有点紧张,说起话来有点哆嗦。周总理笑了,和蔼地说<strong>:“稼先同志,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有高血压,你这么一哆嗦,就把我们的血压给哆嗦上去了。”</strong>听了这话,邓稼先马上就放松下来,整个会议室的气氛也轻快了。 </p><p>&nbsp;</p><p>[em07][em07][em07][em07]</p><p>发帖的同志们辛苦了~~</p><p>敬礼!</p>
<p><font 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66</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月</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日</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那天是阿富汗的国庆节,齐亚穆丁<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莱伊</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巴拉斯</span>和另外两名留学生被选来担任阿富汉驻华使馆的中文翻译。就在那天,他很荣幸地见到了周恩来总理,还有朱徳委员长和当时担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因为他的中文最流畅,于是他直接为周恩来和阿富汗大使作波斯语和汉语的翻译。</span></font></p><p><font size="3"><span lang="EN-US"><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nbsp; </font></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当时周恩来还特意问他,“你是中国人吗?”他毕恭毕敬回答:“总理先生,我是阿富汗人,是北京大学的留学生。”周总理很是惊讶:“是么?我还以为你是中国的新疆人呢!小伙子,你的汉语说得很好,我想你的学习一定很用功。请你把这句话翻译给你们的大使先生,让他好好的给你表扬,你们的留学生很为你们的祖国争光。”<br/></span></font><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b><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阿富汗驻华大使:我的故乡在中国<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b><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3"><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b><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任家语,h<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a href="http://tobewonderful.spaces.live.com/">ttp://tobewonderful.spaces.live.com</a></span></span></font></span></b></font></span></b></span></span></b></span></font></p><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b><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b><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3"><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p><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nbsp;&nbsp;&nbsp; 1960年一天上午9点左右,曾六妹和同学们在咖啡园里早早就听到汽车驶来的声音,但等了很久还未见首长。后来才知道,周恩来中途停下来到幼儿园里看望小朋友。约摸半小时后,周恩来才来到咖啡园。 <p>  周恩来一下车,曾六妹就迎上前去向总理问好,并把自己戴的红领巾解下来,给总理系上。周恩来很高兴,微笑着和曾六妹握手,并问了她的姓名、上几年级,周恩来还问了她父母亲的姓名,以及是从哪一个国家回来的,她都一一作答。 </p><p>  曾六妹回忆,周恩来讲话特别亲切、和蔼。当时邓颖超也在场,她从曾六妹的咖啡篮里拿出一串咖啡果问道,小朋友,现在是咖啡成熟的季节吗?六妹点头称“是”,并将整篮咖啡果送给邓颖超。她连忙说,你把整篮咖啡果送给我就浪费了,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把它加工成咖啡粉。 </p><p>  曾六妹赶快接话:“我们农场的工人可以把咖啡果手工加工成咖啡粉。” </p><p>  曾六妹回忆,周恩来视察兴隆时,了解到那里有一支“青年突击队”,这支突击队的队员每天都要上山垦荒种橡胶。周恩来还了解到,因为突击队距离农场场部很远,有几十公里,队员们都住在山上,信息不灵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出来一趟很不容易。为了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周恩来还将一部半导体收音机送给这支突击队,这可是当时整个兴隆农场唯一的一部收音机。</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font color="#01458a"><strong>《兴隆华侨农场往事:小学生与国家领导人幸福合影 》</strong></font><font color="#808080">2006年06月28日<br/>中国侨网</font></span></p></span></font></p><p>  周恩来一下车,曾六妹就迎上前去向总理问好,并把自己戴的红领巾解下来,给总理系上。周恩来很高兴,微笑着和曾六妹握手,并问了她的姓名、上几年级,周恩来还问了她父母亲的姓名,以及是从哪一个国家回来的,她都一一作答。 </p><p>  曾六妹回忆,周恩来讲话特别亲切、和蔼。当时邓颖超也在场,她从曾六妹的咖啡篮里拿出一串咖啡果问道,小朋友,现在是咖啡成熟的季节吗?六妹点头称“是”,并将整篮咖啡果送给邓颖超。她连忙说,你把整篮咖啡果送给我就浪费了,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把它加工成咖啡粉。 </p><p>  曾六妹赶快接话:“我们农场的工人可以把咖啡果手工加工成咖啡粉。” </p><p>  曾六妹回忆,周恩来视察兴隆时,了解到那里有一支“青年突击队”,这支突击队的队员每天都要上山垦荒种橡胶。周恩来还了解到,因为突击队距离农场场部很远,有几十公里,队员们都住在山上,信息不灵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出来一趟很不容易。为了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周恩来还将一部半导体收音机送给这支突击队,这可是当时整个兴隆农场唯一的一部收音机。</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font color="#01458a"><strong>《兴隆华侨农场往事:小学生与国家领导人幸福合影 》</strong></font><font color="#808080">2006年06月28日<br/>中国侨网</font></span></p><p></p><p>  </p></span></span></font></span></b></font></span></b></span></span></b></span></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7 6:07:47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