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咖啡果和咖啡豆是一个东东吗?[em13]
<p>1964年,某天上午9点半,当时的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将要从首都机场起飞前往前苏联的伊尔库茨克。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代表团摄制组,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的记者纷纷提前到场。由于伊尔库茨克天气不好,飞机延迟起飞。周恩来陪同尼雷尔等了一个小时,那边天气仍不见好转,就请尼雷尔先回国宾馆休息。周恩来没有离开机场,而是利用等候的时间,了解首都机场的运作情况,听取民航领导的汇报。大约在下午2点半时,外交部礼宾司的人把睡在沙发上的记者叫醒:“伊尔库茨克来电报了,飞机已可降落,外宾也已经从国宾馆出发。”这时周恩来从候机大厅二楼的一个休息室走出,发现这些在大厅休息的记者,惊讶地说:“哟,记者同志们,你们都没有休息吗?”他来到这些记者面前,一一握手,并一再说:“是我不好,我忘了关照他们,让他们给你们找一个休息的地方,你们辛苦了,中午饭吃了吗?”记者们一齐拥向周恩来,争先恐后地和周恩来握手,有的记者还告诉周恩来:“我们都休息得很好,中午饭也吃过了。”当朱振权用双手握住周恩来的手时,周恩来亲切地问:“你是哪儿的?”朱振权回答:“是新影的。”周恩来一边抖动着那只被握住的手,一边说:“你们辛苦了。”</p><p>一次,周恩来在广州送走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上飞机后,随行的朱振权又像以往一样,找了一个在驾驶舱附近的,靠窗的座位。周恩来像往常一样进入驾驶舱,看望和问候机组人员。当机长送周恩来走出驾驶舱时,对周恩来说:“我们的飞机现在正在飞越长江。”周恩来说了一声:“是吗?”随即就向朱振权坐的窗口走来。朱振权正要起身,周恩来一伸手把他按在座位上,并说:“你不用站起来,我看得见。”于是周恩来就双手撑着椅背,伸着脖子向外看。周恩来一边看一边和机长对话:“现在飞机高度多少?”机长回答:“9000多米。”周恩来说:“长江看得很清楚嘛。”看了一会儿,周恩来就回到后舱了。(50页)</p><p>《一次难忘的采访--80位资深记者亲历记》,北京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编,同心出版社,2001/10</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9 5:35:11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1967年3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北京卫戍区警卫二师出动100多人,抓捕了一个“全国聋哑人造反司令部”的骨干分子,公安部经济保卫局保卫处处长汪春耀带路。出发前,卫戍区参谋长和师、团长逐个检查枪膛是否有子弹。汪春耀发现所有士兵的子弹袋里放的都是空烟盒而不是子弹,他当时很纳闷。事后才知道,周恩来为了在行动中不发生一声枪响或伤害任何人,给卫戍区下的死命令。(80页)</p><p>1961年4月,周恩来到河北伯延。有个外村的农民向周恩来诉苦:这一带吃水困难,他们村仅有一口水井可以汲水。前些时来了一些解放军,在井的周围打起围墙,老百姓没水吃了。周恩来立即指示杜修贤:“你去把现场拍下来。”不久,周恩来因事回北京,返回邯郸时,把总后和北京军区后勤部的领导10余人一同带上专列。一开车,周恩来就到餐车和他们谈话,逐一询问每个人的身世。有个人说自己是贫农家庭。周恩来说:“啊!你忘了本。”部队的同志看到周恩来很严肃,感到紧张,说话时咚地一声站起,说完又咚地一声坐下,说话腔调也像背诵报告词一样。周恩来说:“用不着这一套,坐下来谈嘛。”气氛缓和以后,周恩来提出水井问题:“中央要你们靠山隐蔽,为什么不进山修营房?你们不修井,还把老百姓的水井围起来,不让老百姓吃水,这是什么道理?我把你们带到邯郸,是要求你们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并抓住这个具体问题,向全军进行教育。这件事没有告诉林总(林彪)罗总(罗瑞卿),他们知道了会很生气。”(282页)</p><p>一天,周恩来和伯延的村干部一起下地看小麦长势和棉田准备情况,正要过一条田间小路时,一个小伙骑着自行车七扭八歪地飞驰而来,眼看就到周恩来前面了,工作人员怕撞着周恩来,就把自行车挡了一下。周恩来非常严肃的大声喊:“你为什么挡人家?”那个小伙很不好意思,满脸笑容的对周恩来说:“没什么,是我骑车太猛了。”(284页)</p><p>一次,周恩来的专列停下来,周恩来问负责保卫的河北省公安厅长尚寅宾车停在什么地方。尚寅宾回答是国家橡胶储备库。周恩来又问:为什么停在这里?尚寅宾说第一不影响铁路运输,第二安静和安全。周恩来又问库里有多少橡胶。尚寅宾说15万吨。周恩来说你再问一次,弄准确。尚寅宾找库党委再次核对后,报告周恩来:确实是橡胶库,库存15万吨也不错。周恩来笑了:啊!我怎么不知道这里有15万吨橡胶!(285页)</p><p>一次,周恩来和尚寅宾在专列上谈公安,谈话间,周恩来拿出水果,说:“这是外国朋友送的,你们没见过也不会吃,我教你们吃。”说着就动手剥皮,剥好了送给尚寅宾和警卫处长。离开天津回北京前,尚寅宾请卞志强、杜修贤、成元功一起吃晚饭。散了以后,周恩来问成元功干什么去了,成元功回答尚厅长叫去喝酒了。周恩来说他怎么不要我去呀!(287页)</p><p>《历史瞬间-3》,孙明山主编,群众出版社,2004/3</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nbsp; 知道总理为什么很伟大了吧!
大鸾翔宇,撒尽骨灰,耕云播雨。这雨是泪,这雪是花,随后是一场大地芬芳感情湿重的丝路花雨!
<p>1955年4月7日下午2点30分,周恩来来到“周公馆”。由于上午重庆市委保卫科的赵铁岭科长把钥匙拿走了,周恩来就坐在对面派出所的一条黑漆长凳上项随行人员讲述当年“周公馆”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有人建议重庆市公安局程诚副局长建议请周恩来上二楼所长办公室休息,周恩来摆摆手说不用了。(261页)</p><p>1957年2月10日上午,周恩来请康心远(原重庆宝丰公司经理)夫妇及康的妻妹王同华在广州食品店二楼吃饭。周恩来点了4菜一汤,几人边吃边谈。当问及重庆工商界的活动情况时,康心远说:“重庆工商界正在开代表会,代表们都想见见您。”周恩来微笑着点点头,当即应允下来。这时重庆钢铁公司一个技术员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吃饭,孩子一眼认出周恩来:“妈妈!周总理!”周恩来亲切地走上前,询问了技术员的家庭、工作情况。饭店的大师傅听说周恩来来了,急忙出来,看到周恩来吃的很简单,一定要给加菜。周恩来婉言谢绝后,大师傅又要请周恩来一定要尝尝自己的拿手菜“生焖油菜苔”,周恩来再次婉言谢绝。吃完饭后,周恩来坚持由他付账,结帐金额是2.47元。临走,康心远把喝剩的半瓶酒装进衣袋,周恩来笑着说康心远比过去有进步。广州食品店的门市部负责人吴卫民换了一套新的蓝卡叽中山装,要求和周恩来照相。周恩来请他下午5点多到市工商联来照相。<br/>回到市委一号楼,问陪同散步的重庆市公安局保卫处长王一:“饭馆老板是不是因为我去吃饭而少收了钱?”王一回答:“没多收也没少要。重庆物价比北京便宜很多。”“康心远经济困难吗?”“据我所知,经济不困难。把吃剩的酒拿走,可能是留作纪念。”周恩来点点头说:“我们党在困难的时刻,康家美丰银行在经济上帮助过我们,康心远夫人又是邓大姐的同学,这次我到重庆休假,有时间当然得抽空去看望老朋友。”接着周恩来又对王一说:“重庆这么大一个城市,将来主席还会来重庆视察,招待所没有一个游泳池怎么行?得搞个游泳池才行。”<br/>下午,周恩来去人民剧场看话剧《家》的后半场,出来时,马路两边的人发现了,边喊“周总理!周总理!”边往马路中间拥挤。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被挤倒了。车立刻停下,周恩来推开车门出来,着急地说:“你们没有看见把小孩挤倒了!要看我,大家不是看见了!”事后,周恩来多次问王一:小孩伤了没有,伤重不重?王一说孩子没有受伤。周恩来这才放心。(265页)</p><p>《历史瞬间-2》,孙明山主编,群众出版社,2004/3</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3 5:52:21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1957年2月10日下午5点半,周恩来、贺龙在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重庆市委书记任白戈等人的陪同下,在重庆工商联球场和重庆工商联的代表见面。一见康心如(康心远的二哥,原美丰银行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恩来握着他的手说:“你老了!”在和大家合影前,广州食品店的门市部负责人吴卫民赶来了,警卫人员问周恩来,周恩来说是我请的客人。照完相,周恩来问:“杨琪恕来了没有?”杨琪恕娘家是重庆著名财团,她是巨商黄锡滋的长媳,强化轮船公司经理黄明安的夫人,当时任重庆工商联家属工作委员会主任。她走上前,周恩来亲切地对她说:“邓颖超同志让我带信给你,你在北京开会(全国工商业者家属和女工商业者代表会)的发言很好,已印在那个会议的专刊里了。”(265页)</p><p>晚9点,周恩来在红旗剧场看《日出》,进场时,周恩来对剧场外的警卫人员说:“你们怎么不进去看啊!”周恩来和贺龙还在重庆人民大礼堂看《杀伯奢》《火烧濮阳》等川剧折子戏。中场休息时,重庆南开中学校长、周恩来南开中学时的老师喻传鉴走过来,周恩来立即起身和他握手。喻校长问周恩来:“川戏看得懂吗?”周恩来点点头,随即拉起家常。(266页)</p><p>11日下午4时,周恩来到南开中学看望喻校长,询问了学校情况。周恩来的汽车从正门进去,从后门出来。他对警卫人员说:“我们从正门进来周围的群众都晓得了,特务要搞破坏也有时间准备,我们从后门出来,从警卫工作角度讲,叫出其不意。”(267页)</p><p>1961年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会后回国经过前苏联的伊尔库茨克。州市首脑举行宴会欢迎周恩来一行。周恩来的秘书马列不小心把托盘落地摔碎。周恩来风趣地笑着说:“你们看,马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都丢了,不要了,托盘失手落地,就是因为他抛弃了马列主义,连饭都吃不成了。”(285页)</p><p>《历史瞬间-2》,孙明山主编,群众出版社,2004/3</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1944年春,重庆各家报社记者来延安参观访问。周恩来举行一个秧歌剧会演来招待他们,事前开了一个动员会,有鲁迅文学院,边区群众剧团,八路军留守兵团,中央党校,延安保卫处,延安直属分区,西北党校和枣园文工团等九个单位参加。周恩来在会上说:“这次演出不比平常,这次是给重庆来的新闻界观看的,通过这次会演,让他们看看我们延安的文化艺术。让他们领略一下我们延安的精神,这就是坚决抗日的,民主的,人民的精神。你们一定要排练好。每个秧歌队的剧目已经通知你们了,你们都要预演一次,我亲自来审查。审查通过的就上演,通不过的就不上演了。你们回头去排练吧!哪天会演,等我的通知。”<br/>过了几天,大秧歌队预演,周恩来和中央以及边区政府的领导人一起审查。枣园文工团演出的是《动员起来》,陆石(曾任公安部宣传主任)当时在枣园文工团。预演结束后,周恩来对枣园文工团团长汪东兴说:“汪东兴,你把你们这个剧的作者叫来!”汪东兴转身向后台叫:“陆石,你过来,周副主席对你有话说。”陆石听后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周恩来对他说什么。他快步走过来,给周恩来敬了个礼说:“周副主席,你叫我?”<br/>周恩来上下打量他一下:“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陆石。”“你是《动员起来》的作者?”“是。”<br/>周恩来说:“你们这个戏,今年春节我在杨家岭礼堂看过一次,当时觉得很好,说你们这个戏。剧本写得好,导演排练得好,演员演得也好,特别是张栓婆姨给人的印象很深。当时我就对你们的副部长李克农说:你们这个戏,又是诗,又是画,又是镜头。汪东兴也在旁边,你记不记得我说过这个话?”“记得!记得!副主席说过这个话。”汪东兴回答。<br/>周恩来继续说:|“我今天把你叫来,不是表扬你,而是批评你。你这个剧本有一个大缺点,就是村长上场那场戏重复,是多余的,应该把它完全删掉。张栓婆姨的思想问题解决之后,村长在后台喊一声‘张栓开会啦!’张栓在前台答应一声‘知道了,马上就去。’紧接着就起大合唱,整个戏就结束了。这样戏就显得紧凑干净,耐人寻味。你说对不对?”“这样好。”陆石回答。<br/>秧歌队回到驻地后,陆石向大家传达了周恩来的意见。大家觉得这样处理,对演员的情绪有影响。最后汪东兴决定把村长的戏删掉三分之二。<br/>三天后,枣园文工团再次预演。预演结束后,周恩来很不高兴,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对汪东兴说:“你去吧陆石叫来。”汪东兴回头一看说:“陆石就在这里。”陆石走过去,周恩来说:“我叫你完全删掉,怎么村长又上场了?”陆石红着脸,不好解释。周恩来接着问:“为什么这场戏还保留着?”陆石说:“没有完全保留,只保留了最后一段。”<br/>“我给你们说的是完全删掉,你还留个尾巴!这和完全保留有多大区别?你们这些人呀,写文章就是要把话都说尽,就是舍不得割爱,不给观众留一点想像的余地,你要知道,读者和观众是有思想,有想像力的,甚至有的想像力比你们还要丰富。你给村长留一个尾巴,把话都说尽了,这就是不尊重观众的想像力。我了解你这个文化人的毛病,就是人家的婆姨,自己的文章,文章总是觉得自己的好,要删掉一个字就像在身上挖一块肉一样,总是舍不得割爱。陆石,你要记住,文章要舍得割爱。鲁迅说,他写文章至少看两遍,凡是多余的字,就是一个,也要删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你读过吗?”“读过。”“没有删繁就简,就没有立异标新。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汪东兴看到周恩来批评得这样严厉,汪东兴忙说:“副主席,这个不能完全怪陆石,我有责任,最后保留这段戏,是我定的。组里有人说,村长是代表政府的,上场说几句话,对坚定张栓婆姨的思想有决定性作用。”“你讲的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我知道你是为了照顾演员的情绪。当然,演员的情绪一点不照顾也不好。那就这样演吧,我的话都讲清楚了,你去吧。”<br/>新闻记者代表团在延安参观访问,回到重庆之后。《新民报》记者赵超构出版了一本书《延安一月》,其中谈到《动员起来》。周恩来在重庆看到这本书,就让人买一些带回延安,并专门送给李克农。李克农看后,特地把评论《动员起来》这一段话,用毛笔小楷抄下来,送给汪东兴,给文工团每个同志传阅。后来陆石去看望李克农,李克农把这本书送给陆石。(277页)<br/>《历史瞬间-2》,孙明山主编,群众出版社,2004/3</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6 5:42:13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1953年3月7日上午9时,周恩来去北京的苏联大使馆吊唁斯大林,车到大使馆门前停下。周恩来向站在门口的陆石(公安部八局秘书科长)走来,边走边说:“陆石你不是个作家嘛,怎么站在这里呀!”陆石向周恩来敬礼:“服从党的分配,我已从警卫师宣传科调到公安部警卫局,今天刘局长(刘伟)派我来这里带班。”周恩来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你在这里带班呀!”周恩来上下打量陆石一遍:“你们警卫局的干部,就没有工作服吗?”“没有。”<br/>“你看你穿的这套旧棉军装,还不如哨兵的军装好呢!你要知道,除了我国的领导人之外,各国驻华使节都要到这里吊唁,外国人看见你这身旧军装会笑话我们,中国建国三四年了,解放军军官还带着游击习气,有损国家的仪容。你告诉刘伟和汪东兴(警卫局副局长),就说是我说的,你们警卫局的干部每人做一套工作服,按各自的身材,选用各种不同颜色的毛料,不要搞清一色,个人使用公家保管,我们国家虽然困难,几套毛料服还做得起吧!警卫局的干部执行外事任务,是代表国家的,要保持国家的尊严。这不是叫你们警卫局的干部搞特殊,保持国家的尊严总是应该的,你叫刘伟和汪东兴对干部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你现在就回去,从仪仗队换一个军官来带班。”从此,警卫局的干部每人都有了一套合体的工作服。(278页)</p><p>《历史瞬间-2》,孙明山主编,群众出版社,2004/3</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8 4:25:51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1953年11月12日,金日成来中国访问,周恩来和其他领导人去火车站迎接,那时还是在前门旁边的老火车站。早上,公安部徐子荣副部长和刘伟局长带领警卫局的几个干部到车站检查警卫部署后,进到贵宾室后面的值班室,等候周恩来的到来。<br/>接到金日成的专列已经出发,周恩来也从中南海出发的电话后,徐子荣副部长对陆石(公安部八局秘书科长)说,总理可能马上就到,你到外面看一下。不一会儿,周恩来的车在站台口停下,周恩来下了车,走进站台。坐在站台后沿的一群献花的女孩,都站起来向周恩来问好。周恩来走到她们面前,亲切地说:“坐下吧!你们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参加过。”<br/>周恩来一抬头,看见站台上横挂的彩旗,有一面被风吹得卷在铁丝上了。他转身看到陆石,就叫:“陆石你过来。”陆石走过来,周恩来指着横挂的彩旗说:“那面彩旗卷在铁丝上了,你们准备了竹竿没有?”“准备了。”“你去把它挑开。”<br/>在陆石挑旗的时候,周恩来继续往前走。他走在站台中间,看见地上有两片树叶,就弯腰拣起,顺手装进裤兜里。陆石挑完旗,发现前面还有几片树叶,赶忙跑过去捡起,也装进裤兜里。周恩来看到后,走过来对陆石说:“这样很好。像站台,机场这些地方的整洁,都是代表我们国家精神面貌的,你们做警卫工作的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接着周恩来指着站在东头的哨兵说:“你去让他站在隐蔽一点的地方。站台上除了两个门以外,不要再出现一个哨兵。”(280页)</p><p>《历史瞬间-2》,孙明山主编,群众出版社,2004/3</p><p>1950年秋,在首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上,周恩来特意为贺福祥敬酒三杯,贺福祥感激地说:“谢谢周总理的关怀!”周恩来深情地说:“应该感谢你,贺福祥同志,我是永远忘不了你的。”贺福祥当年曾在劳山脱险时保卫过周恩来。1953年,贺福祥结婚时,周恩来特意请邓颖超到场祝贺,并把自己的手表作为贺礼。(34页)</p><p>《历史瞬间-4》,孙明山主编,群众出版社,2004/3</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8 4:27:27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font size="3">好啊,有时候想起来,好象总理的很多方面,都是通过小事情显现出来的, 所谓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吧,总理终其一生都戒慎恐惧,思考周密如水银泄地,极其关注细节。前些年人们对这种关注关注细节关注小事情的精神,重视不够,现在企业管理界所提倡的细节决定成败,是对总理这种关注细节的最好回应。</font>
因为这个世界您来过,所以我张开了浑身的每一个毛孔去感知,去创造并释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