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font face="新宋体" size="4">《周恩来与外交部长们》这本书俺木有看过哩。</font>
<p>当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一本厚厚的花名册递给周恩来。周恩来从头到尾看过,将花名册合起。“某某团从前有多少枪支,什么枪多少,什么枪多少,现在册子上写着多少,与数目不符,去问某人查看一下,有没有弃下枪支。某某连从前有多少枪支......”人们去查看一下,果然他说的是对的。(133页)</p><p>周恩来右臂受伤后,曾经住在陈学昭(著有《工作着是美丽的》)隔壁的窑洞,陈学昭开始并不知道,只听说隔壁住着一位高级领导人。一天中午,陈学昭在窑洞外做好饭,正要回去,恰好遇见周恩来走出窑洞。周恩来笑着和他打招呼:“写得怎么样啊?”“上午才写了几百个字。”周恩来用鼓励的口吻接着说:“慢慢写嘛!”过了两天,中午,周恩来的警卫拿着一只瓷杯,走进陈学昭的窑洞,笑嘻嘻地说:“这是周副主席自己做的,送给你们尝尝!”说着,把瓷杯递给她。陈学昭接过来一看,里面是两个“狮子头”,下面用一些大白菜垫底。</p><p>陈学昭离婚后不久,周恩来和邓颖超回延安时,陈学昭像往常一样去看他们,在他们那里吃午饭。他们给她带来了巧克力,给她的女儿织毛衣用的毛线和玩具。当陈学昭谈到她个人的事情时,周恩来第一次严厉地对她说:“你没有做错过什么事!就是这件事做错了!这个人是完全不适合的。我不了解<font size="5">J</font>的为人和家庭;事实上,<font size="5">C</font>是比较适合的,这一家人我都了解。”(<font size="5">J</font>是陈学昭中学同学的哥哥,曾经和<font size="5">C</font>及陈学昭一起在法国留学,两个人都有侠义之心,在法国多次保护过陈学昭。)陈学昭沉默片刻,说:“人家说<font size="5">C</font>的父亲在农民银行有存款2万元。”“这是人家造的谣言,这是冤枉!<font size="5">C</font>的父亲是个清贫的教育家!”周恩来严肃地说,“他又不想做官,挂个名,也是国民党故意拉拢他。”听到这里,陈学昭想起往事,觉得非常对不起C的父亲,不禁流泪了。“好了,好了!已经过去的事,不要再去想了!现在,吃这!”周恩来像哄小孩一样,从桌上的一包巧克力拿出一块塞给她。</p><p>陈学昭调到中央党校四部之后的一个夏天,是星期天上午。周恩来和邓颖超又回到延安,陈学昭又去看他们。一进门,周恩来微笑着对她说:“今天请你吃杏仁炒鸡丁!”陈学昭呆住了,心想延安怎么会有杏仁?邓颖超看她发呆的样子,也微笑了。吃午饭时,陈学昭看见一小碗嫩玉米炒鸡丁。原来食堂给他们送来了一只杀好的鸡,他们留下一只鸡腿。(327页)</p><p>《延安访问记》,陈学昭著,朱鸿召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9</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0 17:01:22编辑过]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皖南事变后,马识途(当时是南方局施巴特委副书记)赶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汇报。临行,钱瑛(南方局组织部负责人)对他说:“刚好今天周副主席在山上,你今天就要下山了,走前去向周副主席告辞吧,他是很关心山下的同志的,特别是从鄂西回来的。看看他还有什么指示。”</p><p>钱瑛带着马识途走进周恩来的房间。周恩来正躺在藤椅上看文件,见他们进来,立即站起来迎接。钱瑛向周恩来介绍马识途,周恩来说:“知道了,知道了。”他紧紧地握住马识途的手:“你们再下面的同志工作辛苦了。”马识途说:“工作没有做好。”周恩来转向钱瑛:“钱大姐,鄂西事件搞清楚了吗?”钱瑛回答:“老马上山来,我们已经弄清情况总结经验了。”周恩来说:“是要好好总结经验,以利再战。”钱瑛说:“进化的事情也安排好了,老马今天就要下山了。”</p><p>马识途起身向周恩来告别,周恩来又紧紧地握住马识途的手:“下去后好好照中央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办。”周恩来回头问钱瑛:“他下山的方法安排好了吗?”马识途说:“都安排好了,从后山岩下去。”周恩来问:“那样安全吗?要保证绝对安全。”他想一下说:“现在形势不同了,特务守得紧,那样恐怕还不安全,我看这样吧,坐我的车出去。”周恩来马上叫来负责警卫的领导,对他说:“你叫他们派武装护送他下山,坐我的汽车,送他出去。”马识途再次向周恩来握手告别。(311页)</p><p>《马识途文集-9》,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5</p><p></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发现小气姐姐每次都在凌晨出现~~
嗯,就是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p>1939年春,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名义去浙江视察,住在金华。听说有个吴大琨(建国后长期在人民大学任教,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带领慰问团想去慰问新四军,但是被国民党困在这里很久了。周恩来听说后,来到慰问团的驻地。慰问团的人站在门口迎接。吴大琨见到周恩来,迎上去叫“周副主席”,周恩来立刻摆手:“不称‘周副主席’,称‘周副部长’。”进入驻地后,周恩来接见了全体慰问团团员,并饶有兴趣地看了慰问团的演出节目,并作了对形势分析的讲话。</p><p>周恩来又单独接见了吴大琨和杨帆,吴大琨汇报了上海党的工作情况。周恩来称赞上海党的工作做得很好,然后问他们下一步怎么办。吴大琨说,想到皖南慰问新四军,可是国民党不让去。周恩来说:“你们下次不要跟他们讲要去皖南,就说要去皖南太平县见第三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唐式尊,他们没有理由不让你们去。太平县有我们新四军的办事处,只要你们到了太平县与新四军的办事处取得联系,便会有办法到皖南去了。”(45页)</p><p>《白头惟有赤心存--风雨九十年琐忆》,吴大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p><p>1949年5月11日,周恩来主持华北局的一次会议。许涤新(曾任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兼教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列席会议。会前周恩来听过潘汉年和夏衍的汇报后,问许涤新:“你还有什么话说?”许涤新说:“我们在港的资金不多,不能大数量的进货,因而展不开!”周恩来把“大数量”听成“打苏联”了,他大笑,问:“为什么要打苏联?”潘汉年纠正了许涤新的发音,周恩来笑着对许涤新说:“你住了三年香港,连普通话也退步了,真是想不到的事。难道广东人就讲不好普通话?全国快要解放,你要做更多的工作,普通话说不好,对工作是有影响的啊!”(4页)</p><p>《回忆许涤新--一位毕生坚持、探索和开拓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方卓芬,方梧,海天出版社,2002/6</p><p></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1949年的一天上午,周恩来在中南海颐年堂的一间小会议室约见许涤新。周恩来问:“将来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需要经济方面具有威望的人才,你搞了好几年的工商统战工作,应该有所了解。”许涤新考虑了一下,在党外,提出了章乃器;党内提出了沙千里,陈维稷和王新元。周恩来说:“乃器和千里,都是救国会七君子,乃器搞过银行和商业,又有名望,当然可以考虑;千里是律师,你怎么把他提到经济界来了?”许涤新说:“千里在重庆的时候,既执律师业,又同几位朋友开工厂,他对经济可不是外行。”周恩来点点头,他知道王新元在贵州实业公司和纱厂搞过业务,但不知道那时他在什么地方。许涤新说他现在青岛一个纱厂负责,现在青岛还未解放,所以现在只能把他的名字先列出来。周恩来又问了陈维稷的情况,许涤新讲了他是纺织业专家,交通大学教授的情况。周恩来把这几个人的名字记在本子上。过了一会儿,陈云来了。周恩来向许涤新介绍了陈云。陈云问:“你是不是要到上海协助曾山搞接管国民党官僚资本企业的?”许涤新回答:“接管企业,我全没经验,在香港读到你在东北接管企业和城市工作的总结,得益很多。”陈云说:“上海的情况比东北复杂得多,我的关于东北接管的经验,也只能供你们参考。”周恩来对许涤新说:“陈云同志对接管、对财经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你到上海搞接管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企业,要好好体会并执行陈云同志所提出的原则。”(8页)</p><p>1955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前夕,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全国工商联合会提出的《告全国工商界书》(内容是号召工商界走社会主义道路)文稿是由许涤新转交的。会上许涤新把事情的经过和文稿内容扼要汇报。听了汇报,一位领导表示反对,认为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怎能容许资本家发言!这样一来,反对的人越来越多,周恩来问许涤新:“问题是你提出来的,你的主张是什么呢?”在那种气氛下,许涤新有些动摇,迟疑的说:“既然问题关系到人民民主专政,那我明天就去说服陈叔老吧!”周恩来严肃地对许涤新说:“像这样的大事,你难道没有认真反复考虑它(指宣言)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利害,就懵然把它提到中央政治局,当一听到反对意见,就动摇,就收回自己的意见,这难道是对党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吗?工商联的稿件我已看过,内容是要工商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这明明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对人民民主专政有什么害处呢?我认为可以同意陈叔老的要求,发表这个宣言。”(72页)</p><p>《回忆许涤新--一位毕生坚持、探索和开拓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方卓芬,方梧,海天出版社,2002/6</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五反运动”后期,周恩来通知陈叔通,要成立全国工商联合会并要他当主任委员。陈叔通感到突然。他对周恩来说:“我是清朝的翰林,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怎么把我变成全国工商界的头子呢?”周恩来说:“你不是资本家,我明白,但是,你同资本家,特别是江浙帮的企业家和银行家,关系密切,大可做好工作。而且你是一位爱国老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党相信你,才请你出来挑这一副担子。”陈叔通想了想,只得表示同意,但他向周恩来提出一个条件,要把许涤新从上海掉到北京当他的助手。那时,很多国家领导人正在中南海怀仁堂看戏,毛泽东也在场,周恩来当场同毛泽东商量之后,同意了这个条件。(15页)</p><p>1953南过渡时期总路线宣布后,各地都把加工订货的任务交给作为重点的国营大厂,私营小厂得不到生产任务。国务院第八办公室成立之后,许多地方党委纷纷来电,要求小厂也应得到生产任务,也应使工人得到工资。各地的资本家在这种情况下,坐着不管,等着看各地党委如何解决工人的要求。许涤新把这个情况向周恩来和陈云汇报。周恩来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国营工厂的工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私营工厂的工人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谁也不能说私营工厂的工人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员吧。我们的加工订货必须统筹兼顾,即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不同。周恩来还让陈云给干部说明加工订货必须贯彻统筹的道理,这就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战线的一个具体化。”</p><p>文革初期,周恩来在国务院小礼堂召开各部部长会议,通知许涤新和黄玠然出席。会议开始前,周恩来高声问:“许涤新和黄玠然来了没有?”许涤新站起来说:“来了。”周恩来说:“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好几个月了,是否再搞下去,中央要考虑。但是,无论如何,党和国家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政策还是要进行下去,同民族资产阶级的人们交朋友,还是要进行下去的。1956年他们把企业交出来了。但是,他们还在祖国大地上生活着,他们还是我们的统战对象。党的统战政策要求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今天要你们来参加会议,就是要提醒你们决不可因为运动而放弃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又团结又斗争的统战政策和任务。”(18页)</p><p></p><p>《回忆许涤新--一位毕生坚持、探索和开拓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方卓芬,方梧,海天出版社,2002/6</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1944年,李逸云在延安中央党校第三部学习,参加秧歌队演出。一次周恩来回延安,正好看到了她演的一部秧歌剧:《一朵红花》。以后在党校的一次周末舞会上,周恩来问中央党校第三部的主任郭述申:“你们那个‘一朵红花’呢?怎么不来跳舞呀?”李逸云心想自己一个普通小青年,周副主席为什么要接见自己呢?见到李逸云惊奇的目光,周恩来先表扬了她演的秧歌剧,:“演得很好,对实践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很有意义!”看到李逸云受表扬后不知所措的样子,周恩来微笑着邀她跳舞。</p><p>有一次,周恩来和邓颖超再次看了《一朵红花》之后,先向邓颖超介绍了李逸云,然后鼓励演员说:“你们演得更好了,你演的很像陕北农村妇女!”还邀请她星期天到他们的窑洞做客。李逸云觉得这可能只是一句客气话,就没去,没想到下一次遇见周恩来,周恩来就问她为什么没有赴约。于是下一个星期天,李逸云下了很大的决心,去了周恩来的窑洞。周恩来和她一起坐在窑洞前的小板凳上,拉起家常。当他得知李逸云在河南开封上高中就读于教会学校,教英语的老师是个英国修女,不会说中国话,就用简单的英语和李逸云对话。当他得知李逸云武汉时期,参加过在政治部第三厅抗敌演剧队的演出,夸奖她:“难怪你能演好秧歌剧呢?”接着又了解她在延安学习、生活德情况。</p><p></p><p>《周恩来总理文教秘书李逸云回忆在伟人身边工作的日子》,郭大誌,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2006/11/6</p>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p>1944年9月,李逸云去延安的联防政治部打听什么时候有人去晋绥军区。路上,突然有一辆卡车停在它的身旁,坐在司机旁边的周恩来知道她刚结婚不久,问她为什么没跟爱人去晋绥。李逸云说她刚做完阑尾手术。周恩来就说:“边区政府交际处有汽车,你去找金城同志(解放后曾任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那天有便车让他们送你去!”</p><p>那时延安要办干部英语学校,周恩来知道李逸云高中就读于教会学校,说一旦革命成功了,英语还是用得着的,就想让她去上这个学校。第三部的主任郭述申向他汇报说,李逸云的爱人在前线,她早晚得去晋绥跟他团聚,就上不了这个学校了。后来,李逸云到晋绥后,用英语给周恩来写了封信表示感谢,一方面感谢周恩来关心她的学习,还惦记着安排她去干部英语学校,一方面是因为周恩来安排车送她到晋绥,告诉周恩来她已经平安到达。</p><p>1948年春天,毛泽东周恩来等经过晋绥的兴县,李逸云当时在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做干事。军区司令部请剧团唱山西梆子,李逸云和通讯员霍士英(组织上派来的帮她照看女儿)带着她的女儿一起去看戏。周恩来看到他们,就非常亲切地招呼:“来来来,坐到我这儿来!”后来,周恩来到西柏坡以后,还和邓颖超脱去中央开会的贺龙给她捎来一封信和他们夫妇俩的一张便装生活照。</p><p>解放后,政务院机要处处长李金德知道李逸云来北京了,就告诉周恩来:李逸云来北京了。周恩来就让李金德请他们一家三口到西花厅吃饭。并且真诚地挽留李逸云:“你就别走了,留下工作吧!”李逸云说:“我爱人在部队打仗呢!”周恩来却说:“部队的也可以转业嘛!”就问她想到哪儿工作,当时李逸云说想去铁道部。周恩来却说:“到政务院吧!先到政务院人事局报到!”后来,李逸云就被安排当了周恩来的文教秘书。&nbsp;</p><p>《周恩来总理文教秘书李逸云回忆在伟人身边工作的日子》,郭大誌,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2006/11/6</p><br/><div>&nbsp;</div><div>&nbsp;</div>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返回列表